□定飞仙去不留,惜余生晚欠从游。
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
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
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

吾里前辈林删定甫六十挂冠夹漈艾轩诸老

□定飞仙去不留,惜余生晚欠从游。

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

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

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

注释:

吾里:我的家乡;前辈:前辈之人;林删定甫:林氏,字甫,是作者的老师或长辈;六十:年纪六十岁;挂冠:辞去官职。

夹漈:地名,位于今福建浦城一带;艾轩:人名,与作者交往甚密;诸老:诸位前辈;

□定飞仙去不留,惜余生晚欠从游。

□:指自己,飞仙:仙人,指林氏;去:离去;不留:不留下;余生:剩余的时间;晚:晚于别人,指自己年纪较小;欠:欠缺;从游:跟随在师门左右学习;

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

种明逸:人名,与作者交往甚密;后:以后,表示对将来的设想;屈二指:比喻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担当重任;范景仁:人名,与作者交往甚密;边:旁边,表示自己的位置;放一头:比喻自己的位置较低;

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

鹿门:山名,位于今湖北襄阳附近;栖:居住;堪:可以;遁去:离开;无:没有;菟裘:指用野兔毛做成的衣服,用来御寒;计:考虑;径:直接地;归休:归隐休息;

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

荷蓧:草名,用作枕头可以安眠;却:反而;怜:同情;荷蓧非真隐:指真正的隐居生活并不是用荷蓧当枕头睡觉那样的生活;鸡黍:指家常饭菜,表示款待;殷勤:热情周到;止仲由:指作者自谦,认为自己比不上孔子和颜回等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吾里前辈林删定甫六十挂冠夹漈”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即诗人所在的家乡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老师林氏挂冠而去。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也反映了他对老师的不舍。接着,“□定飞仙去不留”进一步描绘了老师的形象,即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成为了仙人。这一形象既具有神秘色彩,又充满了悲壮气氛。而诗人则感叹自己年纪较小,无法追随老师的脚步,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祝福老师飞升成仙。

诗人转而描述自己在故人离开后的感受。“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失落与无奈。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担当重任,只能在旁观他人的表现。这种情感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不舍,也透露出他对自身能力的不满。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他坚定地认为未来还有更大的舞台等待着他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有鹿门栖堪遁去”一句,诗人以鹿门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隐居在鹿门山中,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样的生活并非真正的隐居,只是暂时的逃离现实的纷扰。

最后两句“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总结与反思。他深知真正的隐居并不是用荷蓧当枕头睡觉那样的生活,而是能够真正脱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故人之间的差距还很大,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追赶上对方的步伐。

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再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个性且富有哲理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