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众体皆融液,一字陈言亦铲除。
陋矣小巫步神禹,譬之大战获侨如。
子行给子尚方扎,吾自乘吾下泽车。
本是腐儒非磊落,莫嫌窗下注虫鱼。
诗句解读与赏析
诗句解读
第1句:“七和”
- 解释:这里“七”可能指的是诗的篇幅或者作者的名字,而“和”则暗示了和谐、统一或调和的意思。
第2句:“百家众体皆融液”
- 解释:这句表达了对各种不同风格、体裁的文学或艺术形式的包容,强调了多样性和融合。
- 关键词:“融液”意味着混合或融为一体。
第3句:“一字陈言亦铲除”
- 解释:虽然“陈言”指老生常谈或常见的言辞,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那些陈旧的或不创新的言论。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陈旧言论的否定和清除。
- 关键词:“铲除”表示彻底去除或消灭。
第4句:“陋矣小巫步神禹”
- 解释:这里通过比喻,将作者自己比作是微不足道的小巫(巫师),试图模仿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暗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虽小,但也是值得尊敬的。”步神禹”即效仿伟大的神禹,显示出一种自我提升的愿望,尽管这可能显得有些自谦。
- 关键词:“小巫”和“神禹”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大英雄,这里用来突出作者的谦虚和自谦态度。
- 赏析:诗人在此处展现了谦逊的态度和对卓越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有所作为的精神。
第5句:“譬之大战获侨如”
- 解释:此句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是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的英雄侨如,强调了自己的成就和价值。这里的比喻旨在显示自己虽然不如传说中的大英雄,但也有一定的功绩。
- 关键词:“大战”和“侨如”都是古代战争和英雄的象征。
第6句:“子行给子尚方扎”
- 解释:这句诗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子行给子尚方扎”可能是在形容自己像某种特定的工具或器具,而”予尚方扎”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
- 关键词:“子行”、“子尚方”“扎”都是古语中的词汇,这里用于形容一种特定的状态或风格。
- 赏析:通过这种夸张的描述,诗人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同时也带有一种自嘲和幽默的意味。
第7句:“吾自乘吾下泽车”
- 解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识。”乘吾下泽车”可能是说诗人就像乘坐在下泽车上的人一样,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或层次。这里的比喻旨在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谦虚以及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 关键词:“下泽车”是一种古代车辆的名称,象征着地位较低的人。
第8句:“本是腐儒非磊落”
- 解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认为自己虽然有学问,但却缺乏真正的豪气和豁达。这里的“腐儒”是对传统学者或文人的一种贬义称呼,暗示着他们的局限性或平庸。
- 关键词:“腐儒”、“磊落”都是描述人的品质和性格的词汇。
译文及注释
- 译文一:百家众体皆融液,一字陈言亦铲除。
陋矣小巫步神禹,譬之大战获侨如。
子行给子尚方扎,吾自乘吾下泽车。
本是腐儒非磊落,莫嫌窗下注虫鱼。
- 注释:
- “百家众体皆融液”:指各种流派或风格相互交融,无界限。
- “一字陈言亦铲除”:即使是最常见或陈旧的言辞也需摒弃。
- “陋矣小巫步神禹”:比喻虽小却尝试模仿伟大如禹的治水事业。
- “譬之大战获侨如”:比喻虽小但能取得胜利。
- “子行给子尚方扎”:自我讽刺地认为自己像尚方宝剑一样锋利。
- “吾自乘吾下泽车”:比喻自己像坐在下泽车上的人一样,处在较低的位置。
- “本是腐儒非磊落”:承认自己是学识渊博但缺乏壮志豪情的文人。
- “莫嫌窗下注虫鱼”:不要嫌弃自己在窗下专心写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夸张和自我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描述和自身的反思,展现了其谦逊、求进和不断探索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