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归来六载强,身闲冷看世人忙。
远公有酒邀莲社,录事无资助草堂。
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
春山何处无薇蕨,更不须求辟谷方。

《闲居》

纳履归来六载强,身闲冷看世人忙。
远公有酒邀莲社,录事无资助草堂。
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
春山何处无薇蕨,更不须求辟谷方。

注释解析:

  • “纳履归来六载强”:归家后已六年。纳履,即穿上鞋子,比喻归来或返回。
  • “身闲冷看世人忙”:身闲则能冷静地观察世间忙碌的人们。
  • “远公有酒邀莲社”:远公,指佛教高僧慧远(334—416),他邀请志同道合的人在莲花池旁聚会讨论佛学。
  • “录事无资助草堂”:录事,古代官名,主要负责文书工作;资助草堂,可能是指资助建立或改善一个简陋的住所。
  • “柿被鸟残分亦好”:柿子被鸟啄食后剩余的部分仍很美味。
  • “李为螬食咽何妨”:“李”是李子的意思,“螬”指的是李子虫。即使被虫子吃掉也无妨,因为食物本就应多样,满足不同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 “春山何处无薇蕨”:春天的山中哪里没有薇和蕨这两种植物。
  • “更不须求辟谷方”:不需要追求什么辟谷的养生方法。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刘克庄对生活的一种平和而超然的态度。诗中的“纳履归来六载强”,意味着诗人已经归来多年,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身闲冷看世人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冷漠的态度。他似乎已经超脱于纷扰的世界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世间的一切。

诗中提到了远公和莲社,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远公作为禅宗高僧,其精神象征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莲社则是文人雅集之地,代表着一种高雅的文化生活。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的世外桃源,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空间。

“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小事物的欣赏,无论是食物的残余还是自然赋予的苦痛,都成为了他诗歌中的一个有趣主题。诗人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乐观主义精神。

最后两句“春山何处无薇蕨,更不须求辟谷方”,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向往。他认为,不必追求过度的养生之道,而是要像大自然一样,顺应自然,过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篇关于如何面对生活挑战和压力的指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