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迎医伎又穷,残骸奉施与天公。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译文:
越境去迎接医生的伎人已经很穷困。残骸奉施与天公。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注释:
病起五首:这是诗人在病愈之后写的一组诗歌,共五首,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生死和人生的深深感慨。
越境迎医伎又穷:越境,指跨越国界。迎医,指请医生治疗。伎又穷,指伎人已经穷困不堪。这里描绘了诗人为了求医而不惜跨越国界,甚至不惜请医生来治疗的情景。
残骸奉施与天公:残骸,指身体残缺不全的尸体。奉施,意为奉献给。天公,指天帝。这里指的是将残缺不全的尸体奉献给天帝,希望得到救治。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外庭,指外面的庭院。幸际,意为有幸遇到。清明,指天气晴朗。内障,指内心的困扰或障碍。如囚,比喻被囚禁。黑暗中,指身处困境或迷茫之中。这里描绘了诗人在病情好转后,依然身处困境或迷茫之中,希望摆脱内心的困扰或障碍。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贝叶,指贝叶经,一种佛教经典。今难开,意为现在很难打开。只眼,指一双眼睛。薰弦,指薰香琴弦,形容心情愉悦。昔忝和重瞳,指过去曾与重瞳(即重瞳神,传说中的吉祥象征)同音同韵的乐器和谐共鸣。这里描绘了诗人在病情好转后,虽然能勉强看到东西,但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或障碍,希望能找到与重瞳神同音同韵的乐器来调和自己的心情。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暮年,指晚年。膝上,指坐在老人身边。文度,指文度禅师,一位禅宗高僧。常挈书灯伴乃翁,指经常提着灯陪伴父亲。这里描绘了诗人晚年时,仍然坚持学习佛法,陪伴父亲一起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五句,每句都紧扣“病”字展开,通过描绘诗人生病、治病和康复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疾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越境迎医伎又穷”一句,诗人用“越境迎医”来形容自己在病愈之后仍然坚持治疗,不惜跨越国界,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同时,“伎又穷”则描绘了诗人在治疗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最终得到的回报,即病情的好转。
“残骸奉施与天公”一句,诗人用“残骸奉施”来形容自己身体的状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疾病中的无助和脆弱。而“与天公”则表达了他对天公(即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够得到自然的恩赐和帮助。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一句,诗人用“外庭幸际”来形容自己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而“内障如囚黑暗中”则描绘了他内心依然充满困扰和迷茫的状态。这里的“内外之别”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总结。他曾经因为与重瞳神同音同韵的乐器和谐共鸣而感到喜悦和满足,而现在虽然能勉强看到东西,但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和挣扎。这里的“内外之别”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整个人生境遇的深刻剖析。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一句,诗人以“暮年”来形容自己的晚年生活,并以“文度禅师”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坚持修行、追求智慧的决心。同时,“常挈书灯伴乃翁”则描绘了他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陪伴父亲度过晚年时光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病”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疾病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