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报东方欲白时,林林群动起飞驰。
匹居岘上入城少,颇怪淮南拔宅迟。
惊饵何妨潜密藻,安巢谨勿托危枝。
末年慕用寒山子,不是行家本色诗。

【注释】

东方欲白时:指天快要亮的时候。

匹居岘上入城少:匹,通“媲”,比。岘山是楚国名胜。这句意谓隐居于山林之中的人,在天亮时还很少进城来。

颇怪淮南拔宅迟:淮南,指晋代的谢安,他以清谈著名,常说人有逸气,则风骨奇高,故称“逸少”、“逸人”。这句意谓奇怪淮南王谢安为什么迟迟不肯脱去官服而归隐山林。这里用谢安的典故来反衬自己。

惊饵何妨潜密藻:惊饵,即饵鱼,一种水生动物,古人认为它能引来食物,用以比喻隐居之士。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隐居之士并不担心没有引荐自己的人(饵鱼),只要他们能真心地引荐你,就不怕没有人前来拜访你。

安巢谨勿托危枝:安巢,指安居。这句意为说,隐居之士要谨慎选择居住的地方,不要住在险要、危险的树枝上。因为那样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寒山子:唐末五代诗人林逋的别号,林逋字君复,浙江温州瑞安人,世称“和靖先生”,死后葬于杭州西湖孤山之畔。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的一首七绝。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自己辞官归隐,隐居山林,过着恬淡宁静的生活,五、六两句写自己隐居后不图安逸,仍关心国家安危。最后两句写自己虽已归隐,但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

首联“鸡报东方欲白时,林林群动起飞驰。”起笔先写鸡报晓,天色渐白,万物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岁月的感慨。这里的“林林”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它们在清晨的阳光下欣欣向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匹居岘上入城少,颇怪淮南拔宅迟。”接下来,诗人转向对人世的看法,他认为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在天亮时都还没有进城来。这可能是因为那些人太专注于自己的修养和学习了,而忽略了外界的事物。同时,他也对淮南王谢安的归隐行为表示出惊讶,因为他认为谢安应该更早地离开官场而回归自然,而不是等到晚年才这样做。

颈联“惊饵何妨潜密藻,安巢谨勿托危枝。”这是对隐居者行为的进一步阐释,他认为隐居者并不担心没有引荐自己的人(饵鱼),只要他们能真心地引荐你,就不怕没有人前来拜访你。同时,他还提醒隐居者要注意选择居住的地方,不要住在险要、危险的树枝上。因为那样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尾联“末年慕用寒山子,不是行家本色诗。”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隐居生活虽然清静恬淡,但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因此,他希望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态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担忧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