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
空国坐朋字,乱华由党碑。
【注释】
杂记十首:指《隋书·五行志》中的十篇。杂记,古代史书中杂采各种资料编成的一类文章。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为太,其可重乎?’公曰:‘子盛则君何附焉?’对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后用以比喻挑起事端,制造矛盾。海东夷:泛指南方少数民族。朋字:同“朋党”,指勾结的小人。《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党碑:指陷害忠良、结党营私的碑文。
【赏析】
《杂记十首》,即《隋书·五行志》中的十篇杂录,记述了隋炀帝时期发生的一些灾异和人民疾苦。诗的第一句说,隋炀帝时有人挑起事端,造成北方的“贼”;第二句说,又有人煽动南方少数民族闹事作乱;第三句说,这都由于有坏人在暗中挑拨离间。全诗通过“养成”、“挑致”、“坐朋字”等词,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黑暗现象,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要求。
诗的最后两句说,国家混乱的原因,是由于那些结党营私的人造成的。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