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五百士,刘郎庐亦深。
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
石竺山二十咏
海岛五百士,刘郎庐亦深。
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
注释:
石竺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南,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胜古迹。
海岛五百士:形容岛上居住着众多的人。
刘郎庐:指刘阮的住所,刘阮是晋代人,传说中他们曾隐居于石竺山中,后人因此称此处为“刘郎庐”。
不似阿罗汉:阿罗汉意为已经觉悟成佛的人,这里比喻岛上居住的人与阿罗汉不同,没有达到神通的境界。
神通:佛教术语,指神通力,即非凡的能力和本领。这里用来形容岛上居住的人没有达到神通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竺山的美丽景色和岛上居民的生活状态。首句“海岛五百士”,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岛上居住的人众多的情况。接着,第二句“刘郎庐亦深”点明了这里的住所,也即刘阮的住所。刘阮是晋代著名的隐士,据说他们曾隐居于石竺山中,后人因此称这里是他们的住所。
第三句“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对岛上居民生活状态的评价。他认为岛上居住的人虽然没有达到神通的境界,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与阿罗汉不同,不需要四处寻找神通。这体现了诗人对岛上居民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石竺山的描写和对岛上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认可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