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战地春来血尚流
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注释与赏析:
- 战地春来:春天来临在战场,但战士的血仍在流淌。
- 残烽缺堠:指残留的烽火和瞭望台,象征战争的废墟。
- 满淮头:遍布淮河之头,强调了战争的广泛影响和破坏。
- 明时:指的是宋朝,暗喻那些掌权的官员。
- 颇牧:可能指边防将领或守卫边疆的军官,他们被形容为“颇”。
- 居深禁:居住在深宫之中,暗示着他们的高位和安全。
- 若见:如果能够见到。
- 关山:这里可能代指边关、边境之地,表达了对远方和战事的关注。
- 自愁:自然而然地感到忧愁,表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春风吹过战场,但将士们的血液还在流动,战争留下的是残破的烽火台和满目疮痍的边陲。宋明两代的官员们,虽然身处深宫,看似安逸无忧,但一提及关山,他们也会不禁忧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深刻展现了南宋时期边防士兵的艰苦生活和他们与家人的离别之情。诗中透露出的是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无尽苦难的深刻理解。刘克庄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士兵们的辛酸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后深感其情感之深厚和对和平的迫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