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作祠官荷圣朝,年年相待放生桥。
精庐此日来无伴,稽首炉熏自祝尧。
注释:
昔方孚若主管云台,我来监衡岳,每年瑞庆节都聚集在广化寺拈香。癸未这个日子我独自来到了寺中,就题写了一首绝句。
同作祠官荷圣朝,年年相待放生桥。
精庐此日来无伴,稽首炉熏自祝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壬午年(公元1042年)的除夕之夜所作。诗人当时正在为皇帝祈祷新年顺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方孚若一起担任祠官,共同侍奉圣朝的情境。他们每年都在瑞庆节聚集在一起,一同前往放生桥拈香祈福。这里的“瑞庆节”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而“放生桥”则是指杭州西湖上的一座桥,相传这里是放生的地方,因此得名。
诗的后两句则是诗人独自来到精庐的情景。由于没有其他人陪伴,所以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炉熏。然而,诗人并未感到孤单或不安,反而认为这是自己向尧舜祈福的时刻。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独自面对炉熏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方孚若共同侍奉圣朝、共同祈福的情景,以及他独自面对炉熏时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