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快士非拘儒,袖出一编相斫书。
扑虱拍蚊吾不忍,断蛇刺虎子何粗。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旴士张季携所注三略访西山先生既跋其书余复题二绝于卷尾”
  • “旴士张季”指的是诗人的自称或朋友。
  • “所注三略”指《史记》、《汉书》和《说文解字》。这三部经典文献。
  • “访西山先生”可能是指诗人拜访了一位名叫西山先生的隐士。
  • “既跋其书”意味着诗人已经对这本书进行了最后的批注或评论。
  • “余复题二绝于卷尾”表示诗人在书本的结尾处留下了两首诗作。
  1. “张生快士非拘儒”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张生(可能是张季)性格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泥于传统儒家规范的人。
  1. “袖出一编相斫书”
  • “袖出一编”说明张季将一卷书籍拿出来展示给诗人。
  • “相斫书”形容书籍内容激烈、有争议,可能是因为书中涉及一些激烈的辩论或者争论。
  1. “扑虱拍蚊吾不忍”
  • 这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张季拿出的书籍内容时的无奈和不满。
  • “扑虱拍蚊”形象地描述了张季的书籍内容激烈到让人感到厌恶的程度,就像扑打蚊子和捉虱子一样让人无法忍受。
  1. “断蛇刺虎子何粗”
  • “断蛇刺虎”形容张季的书籍虽然激烈,但其言辞之锋利和尖锐如同刀锋一般。
  • “子何粗”则是对张季这种直率甚至有些粗鲁表达方式的讽刺。

接下来是译文:

旴士张季带着他注解的《史记》、《汉书》(即三略),拜访了西山先生。他已经对这本书做了最后的批注,而我则在书本的最后留了两首题诗。张季是一位不拘束于儒家传统的人。他展示了一卷书籍给我看,里面的内容激烈如砍断的蛇,锋利如刺杀的猛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季的性格和他对书籍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思想和批判精神的赞赏。同时,诗人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与张季的关系以及他对张季作品的不满和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