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土茫茫无主名,朱门惟恐籍分明。
老农犹记淳熙事,太息文公志未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恰当的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或搭配不当的情况。

龙溪道中:龙溪是地名;道中是旅途之中的意思。

旷土茫茫无主名:指田野荒芜,一片茫然,无人问津。

朱门惟恐籍分明:指权贵之家唯恐自己被登记入册。朱门指豪门贵族的府第。籍,登记,这里泛指官府的文书、记录。

老农犹记淳熙事:老农民还念念不忘淳熙年间的事情(即南宋孝宗时)。淳熙,宋宁宗年号,公元1178—1185年。

太息文公志未行:叹息没有能够实现先贤朱熹的抱负。文公,朱熹的字,这里指朱熹。太息:叹息。

【答案】

译文:荒草野地,无人问津,只有朱门大户人家才唯恐自己被登记入册。我还记得淳熙年间的事情。可惜的是,先贤的抱负还没有得以实现。

赏析:这首诗作于淳熙十六年春(1189),作者任福建转运副使时经过龙溪(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埔镇)。诗前四句写龙溪之景:“旷土茫茫无主名,朱门惟恐籍分明”,首句以“旷土”二字总领全篇,说明所经之地是一片荒凉之地;次句点明“无主名”的原因,指出是因“龙溪道中”的路途遥远而无人过问;三句则写龙溪人对于“朱门”的看法,认为“权贵之家”唯恐自己被登记入册,不敢与他们来往。这两句是说龙溪人对“朱门”的态度,也暗示了龙溪人的贫苦和受压迫的地位。

后四句写龙溪百姓对于“朱门”的看法。龙溪人虽然贫苦,但是他们仍怀有爱国之心,希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老农犹记淳熙事”,说的是他们仍然记得当年在淳熙年间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他们仍然记得南宋孝宗时期的事情——当时南宋政府实行了重农政策,注重发展农业。“太息”二字则表明诗人对于龙溪百姓的这种愿望感到惋惜,因为他知道,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必须首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文公”二字则是引用了朱熹的典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世称朱文公,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祖赐号“紫阳先生”,学者称其为“东南邹鲁”、“朱子”。朱熹曾说过:“文公之志,欲复汉唐之旧。”意思是说,他的愿望就是恢复汉唐时期的盛世景象。然而,由于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腐败无能,使得他的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所以,他在临终之前留下了一句遗言:“天理国是,吾何敢一日置之于缺然!”意思是:如果上天能保佑我们国家治理得当的话,那么我哪里敢一天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呀!这句话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成为后人学习的目标。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