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玉映更珠联,岂减玄晖与惠连。
却笑汉人无具眼,羡它李郭作神仙。

【注释】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指《三月三日兰亭诗》。兄弟玉映更珠联,岂减玄晖与惠连——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兄弟关系。“兄弟玉映”比喻弟兄俩像一对美玉一样晶莹光华;“更珠联”比喻兄弟俩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如同珍珠相连。“岂减”意思是说,他们的才华不比王羲之差。

却笑汉人无具眼,羡它李郭作神仙——王献之的字,被后人誉为“笔力遒举,体均势停”,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但世人对他评价不高。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诗仙”“诗圣”。王献之在世人眼中只是“小李杜”;而李白、杜甫则是真正称得上“大李杜”,所以王献之自认为不及李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三月,当时王献之已经五十岁,他正在浙江上虞的镜湖泛舟游览。诗人面对眼前的美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王羲之,并由此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文人。

首句以“兄弟”起兴。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东晋书法家。他们两人同为家族中人,又是至亲骨肉,自然有共同之处。这里用“兄弟”作为比喻,意即他们二人的才艺相辉映,就像一对晶莹的玉石一样,互相辉映着光彩。

次句“岂减”两字,是对前句“兄弟玉映”的肯定。王羲之、王献之,都是一代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作品,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都堪称千古一绝,难以分出高下。

三四句“却笑汉人无具眼,羡它李郭作神仙”,是说王献之在世人眼里,不过是“小李杜”而已。因为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对李白、杜甫的评价也不如自己。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嘲笑世人没有眼光,实际上是在说自己虽不及古人,但也自有一番成就。

末句“羡它李郭作神仙”中的“李郭”,指的是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全诗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