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与梅花即主宾,月中缟袂对乌巾。
不知卫玠何为者,举世推他作玉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翁与梅花即主宾:这里的“翁”指诗人自己,而“梅花”则是诗人所欣赏的对象。诗人将自己比作主人,而梅花则是他的主要宾客或朋友。这里的“即主宾”意味着诗人与梅花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 月中缟袂对乌巾:这里的“月中”指的是月亮,“缟袂”和“乌巾”都是古代服饰的特点。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在月光下的形象,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同时,“对乌巾”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正在进行某种仪式或活动。
  3. 不知卫玠何为者:这里的“卫玠”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美男子,以他的美貌和风度而著称。诗人通过提到卫玠,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赞美和钦佩之情。这里的疑问句式也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不禁思考梅花的美是否真的如卫玠一般让人陶醉。
  4. 举世推他作玉人:这里的“举世”是指全世界的人,“推”表示推崇的意思。诗人用这句话来强调梅花在人们眼中的美丽程度,认为它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美的象征。这里的“玉人”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而这里则暗指梅花的清雅脱俗。
  5. 苏二聪明真道著:这里的“苏二”可能指的是苏轼(苏东坡),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通过提及苏轼,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理解。这里的“聪明”一词,既形容梅花的灵动,又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
  6. 杏花恐不敢承当:这里的“杏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通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其他花卉的不屑。这里的“承当”一词,意味着承担、担当,诗人用它来形容杏花无法与梅花媲美,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