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残留得半株斜,相对微吟到暮鸦。
堪叹病翁无绮语,不如枯树有琪花。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刘克庄咏梅七绝

刘克庄创作《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以表达其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细腻描绘梅花之美,以及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融,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诗意解析
  • 斧残留得半株斜:描述一枝梅花残枝斜挂于枝头,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不屈。
  • 相对微吟到暮鸦:诗人与梅花相伴,在黄昏时分低声吟诵,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 堪叹病翁无绮语:诗人感叹自己虽病体衰弱,却无法像梅花一样绽放美丽的花朵。
  • 不如枯树有琪花:相较于枯树虽无繁花似锦却依然傲骨铮铮,诗人认为梅花更胜一筹,因其生命力顽强。
  1. 关键词解释
  • 梅花:《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中提到“梅花”,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用以象征高洁、坚强品质的象征。
  • 残枝:此处指梅花枝条上残留的部分,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 微吟:诗人在傍晚时分对着梅花轻声吟唱,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绮语:形容美好而华丽的言辞,这里用来形容人的语言或文采。
  • 枯树:指没有开花的树木,象征着坚韧和孤独。
  • 琪花:美玉般珍贵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
  1. 诗句赏析
  • 通过对梅花残枝的描述,诗人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生命力,暗喻了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不屈。
  • 诗人与梅花相伴的场景,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 诗人感叹自己虽有病体,却无法像梅花那样绽放美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
  • 通过对比枯树与梅花,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生命力的敬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与感悟。
  1. 译文
  • 斧痕尚存半株斜,
  • 相对微吟到暮鸦。
  • 可叹病翁无绮语,
  • 不如枯树有琪花。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刘克庄身处乱世,内心充满了感慨与忧虑。他通过赞美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梅花也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心境的象征。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是诗人刘克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更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反映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