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籍草共追欢,铁笛横吹到夜阑。
老怕画檐风露冷,不如吹烛隔窗看。
【注释】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此指元稹的《梅花诗》,共有十首,诗人一一作了答。
少狂籍草共追欢:年轻时豪爽地写诗作乐。籍(jiè)草:即“籍”字去掉上半部分,余下的字是藉(藉)。
铁笛横吹到夜阑:意思是用铁笛横吹到天黑才停止。
老怕画檐风露冷:年老了害怕风吹露侵。
不如吹烛隔窗看:不如在蜡烛光下隔着窗户欣赏。
【赏析】
这首七律以咏物抒怀的形式,表现了作者晚年的孤寂和感伤。
第一联:“少狂籍草共追欢,铁笛横吹到夜阑。”
诗人回忆当年与朋友一起纵情饮酒,畅快淋漓。“铁笛”,指笛子的金属管壁很厚,所以声音低沉。诗人用铁笛来表达自己内心激荡的情感,到了深夜还不肯停歇。这里“追欢”二字点明题中的“梅花”二字,表明诗人是在追忆往昔的欢乐。“到夜阑”三字则表明这种欢乐一直持续到深夜,直到月亮西沉、夜色将阑时方才结束。诗人运用典故,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开筵列席,坐中客乃满”的句子,以“籍草共追欢”形容当年聚会的情形。
第二联:“老怕画檐风露冷,不如吹烛隔窗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到身体日渐衰弱,他担心外面寒风凛冽、霜气逼人,于是不敢外出,只能躲在温暖的房间里。在这里,诗人通过“画檐”、“露冷”、“老怕”等词的叠加,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人生衰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而“不如吹烛隔窗看”一句则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之中。这里的“隔窗看”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联:“花落枝头知岁晚,香随风雨入帘栊。”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凄美的景象:梅花凋零于枝头,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花香随风飘散,仿佛融入了整个房间的空气之中。这里的“香随风雨”既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盛开时的盛况,又巧妙地烘托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尾联:“不须长笛吹云梦,且喜清樽酌水仙。”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既然无法改变现实,不如放下执念,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这里的“长笛”指的是悠扬的长笛声,“云梦”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之地。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不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清樽酌水仙”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清樽”指的是清澈透明的酒杯,“水仙”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植物。它们都是诗人眼中的美好象征。因此,这里的“水仙”也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种寄托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