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割肉喂豺狼,和约依然堕渺茫。
未必与吾盟夹谷,且须防彼劫平凉。

【注释】

1.端嘉:即宋末诗人张端义。杂诗:指作者的诗歌。二十首,共20篇。

2.割肉喂豺狼:指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对金人屈服妥协,以和约苟安的局面。

3.夹谷:地名,在今山东境内。相传齐侯与秦穆公盟,郑文公劝其勿许秦求地之请。后以“夹谷”比喻盟约的不可靠。

4.劫平凉:意谓要警惕金人乘机侵犯宋朝的西部边境。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作者张端义生活在宋亡之后,他目睹了元朝的统治者对南宋遗民进行残酷的镇压迫害,因此写了这首杂诗。诗中揭露了元朝统治者的凶残、狡诈,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开头两句是说,为了保住南宋的残余势力,可以不惜与金人签订屈辱的和约。这两句诗用反话正说,表面上说得似乎很有分寸;其实却暗寓着讥讽之意,表示作者对当时投降派苟且偷安、苟且偷安、苟且偷安、苟且偷安的行径极为愤慨。

第三句是说,我与金人之间的和约已经名存实亡,他们并不真正遵守这个条约。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全诗议论的重点。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典故。“夹谷”,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尼所到过的地名。据《左传》记载,鲁哀公曾与齐国的国君相会于夹谷。后来齐国提出要侵占鲁国的郓邑(今山东东平西南),孔子劝阻鲁哀公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以武会文,以文辅武,文武之道,各施其长。今吾子方以武事会之,何为不言其文?若不忧其政之暴而兴师以临吾国,则吾国将有所免乎?”但鲁哀公不听他的劝告,结果被齐国打败,齐军占领郓地,孔子只好退避三舍。这里所说的“夹谷”,就是指齐哀公与鲁君相会之事,也就是指当时宋与金之间存在的和约问题。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来揭露元政权的虚伪本质。

第四句是说,即使我们与金人订下盟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元政权的险恶用心。

最后两句是说,我们不必去和金人拼命,也不必去和元政权讲和。我们只要提防住金人的侵略就可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要保存力量,准备反击金人的侵略。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元初。当时南宋灭亡不久,北方又出现了新的民族压迫者——蒙古族统治集团,他们把南宋遗民当作仇敌,大肆屠杀和迫害。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屠城,杀害了大批南宋遗民。张端义对此深感忧虑,因此写下了这首杂诗,表达了他对元统治者的仇恨和对南宋遗民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