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
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诗句输出:
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
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译文输出:
如同鬼魅一般突然离去,哨兵骑兵又怎能等到枣红?
春天的岘首(地名)没有使者到来,夏天的兴元被围困。
注释输出:
- 胡来如鬼去如风:形容敌人行动迅速,如同鬼魅一样突然消失,又如同风一样快速移动,难以捉摸。
- 哨骑何曾待枣红:指敌人骑兵在枣红之时已经撤退,暗示敌人早有准备,我军哨骑未能及时察觉。
- 岘首一春无使至:岘首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事件,一整个春天都没有使者到达,表示信息不畅或事情受阻。
- 兴元六月在围中:兴元是唐代的一个郡,这里指的是唐朝末年的情况,六月时已被围困,暗示局势紧张或战事激烈。
赏析输出: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狡猾。首句“胡来如鬼去如风”,运用夸张手法,将敌人描绘成鬼魅般迅速离去,既表达了敌人的突然性,也体现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次句“哨骑何曾待枣红”,则用哨骑未能及时察觉敌人的讽刺,强调了敌人早有准备和我军的疏忽。第三句“岘首一春无使至”,以岘首为背景,暗示信息不通或事情受阻,进一步突出了战争的不利局面。最后一句“兴元六月在围中”,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当时战局的紧张和敌军的威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忧虑。整首诗通过对比、想象、象征等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