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头侠少行歌呼,方演东晋谈西都。
哇淫奇响荡众志,澜翻辨吻矜群愚。
狙公加之章甫饰,鸠盘谬以脂粉涂。
荒唐夸父走弃杖,恍惚象罔行索珠。
效牵酷肖渥洼马,献宝远致昆仑奴。
岂无蘋藻可羞荐,亦有黍稷堪舂揄。
臞翁伤今援古谊,通国争笑翁守株。
孔门高弟浴沂水,尧时童子谣康衢。
扬觯姑欲退观者,鸣鼓本非攻吾徒。
亦如曼倩负逸气,呵斥佞幸惊侏儒。
于时后村茅柴熟,先生滑稽腹如壶。
虽无谢郎玉帖镫,幸有幼安布裙襦。
未妨优场开口笑,亦恐药市逢方矑。
更阑漫与通德语,醉倒聊遣宗武扶。
幽冥茫昧莫致诘,石言神降果有无。
翁云天公施罪福,亦如王者行赏诛。
巫咸可使诅楚否,泰山曾不如放乎。
况今民脂积消铄,洋洋如在宁助虐。
贫妇鲜能具复裈,贵人何必夸重较。
这首诗由七首四句构成,每首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和注释。
第一首:
陌头侠少行歌呼,方演东晋谈西都。
在诗的第一首中,作者描绘了一群侠客在街头行走并高歌的场景。他们似乎正在讲述关于东晋的故事。东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时间跨度大约从317年到420年,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晋”。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正在回顾或评论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第二首:
哇淫奇响荡众志,澜翻辨吻矜群愚。
此诗表达了一种声音或动作产生的强烈影响,使得人们的心情或意志受到触动,甚至让普通人也感到惊讶。”哇淫”可能是指某种强烈的声响,而”澜翻辨吻矜群愚”则可能指的是这种声音或动作让人感到敬畏,并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第三首:
狙公加之章甫饰,鸠盘谬以脂粉涂。
在这里,“狙公”是一个典故,指代了一个贪婪的人物。他用华丽的帽子装饰自己,就像用脂粉涂抹一样,这里的“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而“鸠盘谬”则是形容用错的化妆品。这两句可能在批评那些不恰当地使用权力或装饰自己的人。
第四首:
荒唐夸父走弃杖,恍惚象罔行索珠。
“荒唐”意味着不切实际或错误,这里指夸父因为追逐日光而忘记了手中的拐杖。“恍惚”通常与迷惑或迷失状态有关,这里指象罔在追寻珍珠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第五首:
效牵酷肖渥洼马,献宝远致昆仑奴。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模仿他人但又显得过于相似的场景。”效牵”可能是模仿或追随的意思,而“渥洼”是指马匹优良的样子,但这里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行为或性格。”昆仑奴”可能是某个地方的人,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特征。
第六首:
岂无蘋藻可羞荐,亦有黍稷堪舂揄。
这句话是在说,虽然有可以用来祭祀的苹藻(一种蔬菜),也有可以用来烹饪的黍稷(一种谷物)。这两句话可能在暗示,尽管有好的食材,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理由而被浪费掉。
第七首:
臞翁伤今援古谊,通国争笑翁守株。
“臞翁”可能是一个身材瘦弱的老人的名字,他在谈论古今的事情时可能有些不合时宜。“通国”意味着整个国家,“争笑”表明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的做法。这可能意味着老人的观点或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过时或错误的,因此遭到了广泛的嘲笑。
第八首:
孔门高弟浴沂水,尧时童子谣康衢。
“孔门高弟”指的是孔子的高徒,而“沂水”、“尧时童子”分别指孔子的弟子曾参和尧时的儿童。这些诗句可能在赞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教育方式或品德。
第九首:
扬觯姑欲退观者,鸣鼓本非攻吾徒。
“扬觯”是一种古代的饮酒礼仪,象征着庆祝或祝贺。这句诗可能是指在宴会上喝酒庆祝时,人们只是出于礼貌而参加,而不是真心愿意参与其中。“鸣鼓”可能是用来驱赶盗贼或野兽的工具,也可能象征战争或冲突。这句诗可能在强调不要因为外在因素而被迫参与某事。
第十首:
亦如曼倩负逸气,呵斥佞幸惊侏儒。
“曼倩”可能是东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负逸气”表示具有非凡的气质或才华。这句诗可能在称赞某人有非凡的才华和气质,能够震慑那些小人或谄媚之人。
第十一首:
于时后村茅柴熟,先生滑稽腹如壶。
“后村”可能是某个村庄的名字,“茅柴”可能是指农家的稻草。“滑稽”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幽默或诙谐的举止。这句诗可能在描述一个乡村生活的场景,以及一位风趣幽默的人物。
第十二首:
虽无谢郎玉帖镫,幸有幼安布裙襦。
“谢郎”可能是古代的一位文人,而“玉帖镫”可能是他的一件珍贵物品。这句诗可能在表达某种失落感,可能是因为失去了某样珍贵的物品或机会。而“幼安布裙襦”则是指另一种普通的衣物,可能是在安慰或鼓励某人不要太过在意失去的东西。
第十三首:
未妨优场开口笑,亦恐药市逢方矑。
“优场”可能是指戏剧表演的场所,而“开口笑”可能是指开怀大笑。这句诗可能在讨论戏剧表演中的快乐时刻,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过于悲观或失望。“药市”可能是指药材市场,而“方矑”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这句诗可能在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
第十四首:
更阑漫与通德语,醉倒聊遣宗武扶。
“更阑”可能是指深夜时分,“漫与”可能是指随意地说或谈论。这句诗可能在描述在深夜时分与人闲聊的场景,或者是在醉酒后找人帮助的情况。“宗武扶”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是指帮助某人的情景。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或状态。
第十五首:
幽冥茫昧莫致诘,石言神降果有无。
“幽冥”可能是指神秘的领域或未知的世界,“茫昧”可能是指模糊不清或难以捉摸的状态。这句诗可能在探讨关于神秘或未知领域的哲学问题,或者是在思考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理解。“石言神降”可能是指来自石头或神灵的启示或命令,“果有无”可能是指这样的启示或命令是否真实存在或有意义。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于未知事物的看法或态度。
第十六首:
翁云天公施罪福,亦如王者行赏诛。
“翁云”可能是某人的话语,“天公施罪福”可能是指上天安排的惩罚和奖赏。这句诗可能在讨论命运、因果报应或善恶有报的话题。“王者行赏诛”也可能是指统治者的行为或决策。这句诗可能在强调正义、公平和法律的重要性。
第十七首:
巫咸可使诅楚否,泰山曾不如放乎。
“巫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巫师,“使诅楚”可能是指诅咒楚国的行为,也可能是指通过巫术进行诅咒或祈祷。这句诗可能在讨论诅咒、祈祷或巫术等迷信行为的真实性或意义。“泰山曾不如放乎”可能是指泰山这样的神圣之地也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也可能是在强调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于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结语:
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场景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