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这句诗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相遇与别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变迁的感叹。李白曾在先天元年(712年)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入长安,并建有“沉香亭”。然而如今,这位曾经的风流才子已被岁月和风尘打磨得体无完肤,只能在破旧的茅屋中度过余生。这里的“破茅屋”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沧桑。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这句诗则表达了对两位文学巨匠晚年生活状态的同情。欧阳修(醉翁),即欧阳修,号醉翁,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思想家,他的晚年因劳累过度而耳聋。苏东坡(坡仙),即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晚年因忧虑国事而发白鬓苍。

首从淇奥君子,数到越王潞公。
这句诗回顾了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淇奥是春秋时期的地名,晋公子重耳流亡于此,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潞公则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封号。诗人通过回顾这两位君子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卓越品质和崇高地位。

世仅有一两个,君毋八十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年龄的关注和担忧。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四十岁为中年,而八十岁为高龄。诗人担心这位友人已经步入老年阶段,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或挑战。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阶段的认识和感慨。

士之渊薮,阳岩学者山斗。
这句诗赞美了一位杰出的学者。“渊薮”一词常用来形容人才汇聚的地方,“山斗”则指泰山北斗般的地位和声望。诗人称赞这位学者如同一座宝山,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之士。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学者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学术氛围的评价。

三麻九制 ,要渠一马来否。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三麻”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官职;“九制”则指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诗人在此处可能是在询问这位学者是否能顺利晋升或得到提拔。

《送月蓬道人南游寄呈阳岩侍读直院侍郎六言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怀念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赞美,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珍视时光、尊重知识、关爱他人,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我们心中永远闪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