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千眼而明,老子一只而盲。
或不夜能久照,谁吁天鸣不平。
【注释】:
大士:指佛教中的菩萨,千眼而明,象征其具有智慧。老子:指道家的圣人,一只而盲,象征其愚昧无知。
不夜:指没有黑夜,指白天。
天鸣:指天公震怒。
吁天:呼叫上天,表示不平。 译文:
大士拥有千只眼睛,可以洞察一切;老子只有一只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如果大士能永远保持智慧,那该多好啊!可是谁能叫天公发怒,让他不再愤怒呢?赏析:
此诗是一首寓言小品,通过比喻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无能与愚蠢。诗人以“大士”和“老子”为喻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前者有智慧、有远见,后者则愚昧、短视。诗中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这两种人的不同特点。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大士”与“老子”的命运进行比较,表达了对那些无能之人的不满和对有识之士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