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析理老逾工,家学诸郎得马融。
心远自无流俗驾,语真端有古人风。
每容晚进壶觞共,尚许残年杖履同。
悽断松杉封马鬣,不堪持酒酹桥公。
【注释】
谈经析理:讨论经书和道理。老逾工:年纪越大,学问越精深。
马融: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季长,南阳西鄂(今河南舞阳)人。少学律历,后通五经,好音律,善鼓琴。
心远:意指思想超脱尘俗,不为名利所累。
语真端有古人风:言谈中自然流露出古代文人的风骨气节。
壶觞:酒杯。
残年:指晚年。拄杖:手杖。桥公:晋朝文学家陶渊明曾隐居在庐山东林寺旁,自号“田园诗人”。
【赏析】
《吴彦和朝散挽诗二首》,作者不详。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挽诗。吴彦和是作者的朋友,生前与作者交往甚笃。此诗以哀悼之情抒写对亡友的怀念。前两句写其学识渊博,后两句写其为人高洁。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第一首:
“谈经析理老逾工”,说吴彦和虽然年纪已大,但谈起经书来仍然能讲得头头是道。“家学诸郎得马融”一句说明吴彦和的学问渊源深厚,继承了汉代著名经师马融的家学。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他研究《左氏春秋》、《毛诗》等儒家经典,并著有《周易传》等书,被后世学者推崇为“汉儒大师”。他的学说和著作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因此后人常以马融来代表经学的权威。
“心远自无流俗驾”,意思是说吴彦和虽然年事已高,但思想上并不随波逐流,追求庸俗的生活。“心远”是指心境高远,不受世俗污染;“自无流俗驾”则是说不沾染世俗风气。这反映了作者对吴彦和高尚品德的赞赏。
“语真端有古人风”,这句话进一步赞美了吴彦和的言谈举止。他认为吴彦和说话直率而真诚,并且具有古代文人的风度。这种评价表明了作者对吴彦和人品的高度认可。
第二首:
“每容晚进壶觞共”,意思是说每当聚会时,吴彦和总是喜欢与年轻的后辈们一起饮酒赋诗,畅聊人生理想。这里的“每容”指的是经常这样,“壶觞”是指酒具,“晚进”则是指年轻的后辈们。这句话表达了吴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他对年轻人的关心和爱护。
“尚许残年杖履同”,意思是说即使在晚年,他也愿意与年轻人一同行走,共同度过时光。这里的“尚许”是指愿意给予,“残年”则是指老年时期,“杖履同”则是指手杖和鞋子一起行走。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吴彦和晚年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向往。
“悽断松杉封马鬣”,意思是说看到这些松树和柏树都被用来封埋马鬣(马鬃),不禁感到悲伤和凄楚。这里的“悽断”表示悲怆之情,“松杉封马鬣”则是一种传统的葬礼仪式,用松树和柏树来象征死者的精神永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朋友的深深哀思。
“不堪持酒酹桥公”,意思是说面对这些松杉和马鬣,自己却无法像桥公那样亲自去祭祀,内心感到非常难受。桥公是晋朝文学家陶渊明的号,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接受上司的征召而去职,后来归隐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并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里用桥公来暗指吴彦和这位朋友。
整首诗通过描绘吴彦和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友深厚的友情和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自己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