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难君王敢自安,鞭笞貔虎向江干。
英谋睿决知谁敌,世祖周宣比并看。

【注释】

闻难:听到敌情。君王:皇帝,指宋高宗赵构。敢:怎敢,表示自谦。鞭笞:鞭策驱使。貔虎:猛兽名。江干:长江岸边。英谋:高明的谋略。睿决:明敏果断的决策。知谁敌:知道谁是敌人。周宣:汉宣帝刘询。比并看:比较、衡量。

【译文】

听说敌情,君王不敢自安,亲自指挥军队在江边,鞭笞貔虎猛兽。

有高明的谋略和睿智的决策,就知道谁是敌人,可以跟汉宣帝刘询相比。

【赏析】

此诗为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击,逃到建康(今南京)后作,是一首鼓舞士气、激励将士抗金斗志的檄文式诗歌。全诗以“鞭笞”领起,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誓死抗敌的决心和信心。

诗的前二句写诗人听到敌情,但自己并不惊慌失措,仍能镇定自若,亲自率领大军,奋力抗击金兵。“闻难”,即听到敌军入侵的消息。“君王”,这里是指南宋小朝廷的皇帝赵构。“敢”,表示自谦,说怎敢如此。“自安”,就是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的意思。“鞭笞”,这里指用鞭子驱赶野兽。“貔”,是一种猛兽,古人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所以这里用“鞭笞貔虎”来比喻宋军要勇敢地杀敌立功。“向江干”,意思是说军队已经开赴到长江之滨,准备迎击金军。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接到敌情报告后,仍然泰然处之,亲自率军出征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胆识和英雄气概。“英谋”,是高明的谋略;“睿决”,是明敏果断的决策。“知谁敌”,意思是说知道谁是敌人。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听到敌情的报告后,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敌的信心,亲自率领部队奔赴前线,决心把侵略者打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诗人的这种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诗的后四句是对前面所写内容进一步的发挥。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知”字,既指出自己了解敌人,又表明了诗人对敌人的轻蔑态度。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一定能够打胜仗,因此,他要用这样的胜利,来与历史上的名将相比,从而表达出诗人的自豪和自信之情。这里的“周宣”,指汉代宣帝时期的名将周亚夫;“效”,是学习、仿效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像古代名将周亚夫那样,我也要学习他的智谋和勇武,取得战胜敌人的胜利。“比并”,是并列的意思;“看”,这里是比较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我将要把这次战役的胜利,作为学习的榜样,跟历史上的名将周亚夫一样,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写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诗人那种豪迈激昂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都表现得十分鲜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