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酒不废沽,滑稽鸱夷每随车。
春禽似是知我意,日日劝我提葫芦。
侵寻老境筋力异,宿昔百嗜今一无。
羁穷未免走四方,是口时赖薄粥糊。
怜君巧作此瓢壶,善为口计真不疏。
上盖下丰腹胍𦘴,空洞可置升米馀。
釜汤外沸如隔膜,气塞不作声卢胡。
须臾已复成淖糜,匀滑不减倾醍醐。
篷窗夜饥急星火,咄嗟而办功可书。
山僧歙钵未足诧,考父古鼎非时须。
我闻壶中有高隐,日月或类蓬莱居。
神仙有无事恍惚,山泽形貌常多臞。
不如一饱睡清熟,个中便是真华胥。
【诗句注释】
- 无言:不讲话。兄:兄长,这里指诗人的哥哥。银壶作粥糜:用银壶煮粥做成粥糜。糜,一种食物。
- 滑稽:诙谐,幽默。鸱夷:传说中的一个渔夫,善于游泳和捕鱼。
- 春禽:春天的鸟。似,好像。知我意:似乎知道我的意图。
- 日日劝我提葫芦:每天提醒我提着葫芦(即酒葫芦),表示要喝酒。
- 侵寻:渐渐地,逐渐地。老境:衰老的身体状况。筋力:体力。异:不同。
- 宿昔百嗜今一无:以前喜欢的东西现在没有一样了。
- 羁穷未免走四方:因为贫困而到处奔波,难免要四处漂泊。
- 是口时赖薄粥糊:在这个时候,只能依靠稀饭充饥。
- 怜君巧作此瓢壶:可怜你巧妙地做了这个瓢壶。巧为口计:巧妙地安排饮食。
- 上盖下丰:上小下大,像人的腹部。腹胍𦘴:人的胃。空:中间空洞。
- 釜汤外沸:锅中水沸腾着。如隔膜:像隔着一层膜一样。
- 卢胡:一种乐器,这里比喻葫芦。气塞:气息被堵住。不作声:不发出声音。
- 须臾已复成淖糜:片刻之后,就又变成了稠密的粥糜。
- 篷窗夜饥急星火:在夜晚的篷窗边饥饿难耐,就像点燃了星星之火。急:急切。
- 咄嗟而办功可书:很快就完成了准备的工作,可以记录下来了。
- 山僧歙钵未足诧:山上的僧人用勺子舀粥,还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歙钵:勺。
- 考父古鼎非时须:考父(古代的一个人物)用的古鼎并不是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的,这里比喻无用之物。
- 我闻壶中有高隐:我听说这壶中有高人隐居的样子。
- 日月或类蓬莱居:日月或许有类似蓬莱仙境的样子,这里比喻神仙居住的地方。
- 神仙有无事恍惚:神仙们有时无事而出现,恍若隔世,仿佛是在梦中。
- 山泽形貌常多臞:山泽中的形态常常瘦弱,与常人不同。
- 不如一饱睡清熟:还不如吃饱了睡个好觉。清熟:清爽、舒适。
- 个中便是真华胥:这里面才是真正舒适的境界啊。个中:其中,这里指壶中。
【赏析】
《壶中天》是一首描写生活琐事的诗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反映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诗中通过对日常用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无言兄以银壶作粥糜颇极其妙舟居夜饥顷刻可办戏作此诗”,描述了家中兄长用银壶煮粥的情景。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家庭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第三句“少年爱酒不废沽,滑稽鸱夷每随车。”则转入了另一个主题。这里,诗人回忆起了自己少年时期喜爱饮酒的情景,以及每次驾车出游时的滑稽搞笑。这两句虽然看似与前两句无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巧妙的关联。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少年时期和驾车出游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诗的第四句“春禽似是知我意,日日劝我提葫芦。”则是继续展开前两句的主题。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鸟儿似乎知道自己的意图,每天都催促他提着葫芦(即酒葫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句通过描绘鸟儿的行为和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诗的第五至第九句则转入了一个新的主题。诗人开始描述自己在家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情境。这些句子描绘了一种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感。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诗的第十至第十二句则回到了前面提到的银壶煮粥的场景。在这里,诗人通过对银壶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平淡而真实的美好时刻的珍视和感激。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事,描绘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家庭的珍视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和思考人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