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碧崔嵬,我泛扁舟来。
虚阁登还下,长廊去复回。
梵刹绝顶立,僧房八面开。
波涛起蛟蜃,洞穴生风雷。
千载有高松,万古无纤埃。
葛衣惹秋云,草履黏苍苔。
孤城寒角动,片帆暮钟催。
朗吟成此章,欲返犹徘徊。

金山寺留题

金山碧崔嵬,我泛扁舟来。
虚阁登还下,长廊去复回。
梵刹绝顶立,僧房八面开。
波涛起蛟蜃,洞穴生风雷。
千载有高松,万古无纤埃。
葛衣惹秋云,草履黏苍苔。
孤城寒角动,片帆暮钟催。
朗吟成此章,欲返犹徘徊。

注释:

  • 1. 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2. 崔嵬:高耸、雄伟的样子。形容金山山势陡峭、巍峨壮观。
  • 3. 我泛扁舟来:我乘坐扁舟来到金山寺。扁舟,一种小船,通常用于水上旅行。
  • 4. 虚阁:空荡荡的阁楼。形容寺庙中空旷、清静的场景。
  • 5. 长廊:长长的走廊。这里可能是指通往不同殿堂或景点的通道。
  • 6. 梵刹绝顶立:梵刹,即寺庙。绝顶,指最高的山峰或建筑顶端。在这里,它形容寺庙在金山之巅矗立,显得格外突出和神圣。
  • 7. 僧房八面开:僧房,即僧侣居住或修行的房间。八面,指四面。这里的“八面”可能指的是寺庙房间布局,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设一个房间,共八个。
  • 8. 波涛起蛟蜃:波浪激起了海中的蛟龙和蜃景。这里的“蛟蜃”可能是指海底的奇异景象或传说,如海中的神物等。
  • 9. 洞穴生风雷:洞穴里产生了风和雷声。这可能是因为山洞内的岩浆流动或地质活动引起的自然现象。
  • 10. 千载有高松,万古无纤埃:千年以来都有高大的松树,万古以来没有灰尘。这句话强调了松树的长寿和坚韧,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 11. 葛衣惹秋云,草履黏苍苔:穿着葛布衣物的人被秋天的云彩吸引,光着脚丫在青苔上行走感到凉爽。这里的“葛衣”和“草履”可能是诗人自谦或自嘲地表达自己的朴素生活态度,而“秋云”和“苍苔”则描绘了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观。
  • 12. 孤城寒角动:孤城中传来寒冷的声音。这里的“寒角”可能是指风吹过城墙角落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或孤独的感觉。
  • 13. 片帆暮钟催:黄昏时分,一片帆船上的钟声催促着人们回家。这句话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归家的情感。
  • 14. 朗吟成此章:我大声吟诵这些诗句,并希望返回家乡。这里的“朗吟”和“此章”可能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描述或对自己的作品的认可。
  • 15. 欲返犹徘徊:想要回家却又犹豫不决。这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既想回到温暖的家中,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轻易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金山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金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