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夜已断,明河南陌头。
双珰不拟解,更欲要君留。

《拟玉台体七首·明河南陌头》是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一个行者夜晚归途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行人深情的关怀和留恋。下面将逐句解释诗意并附上赏析:

  1. 行人夜已断:描述了夜晚时分,行人即将结束一天的旅程,准备返回。这里的“断”字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到来以及旅途的结束。

  2. 明河南陌头:指明了行人将要经过的地方是河南省的某条街道,即河南路(今北京路)。这里可能是诗人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3. 双珰不拟解:表达了行者不愿离去的心情,因为带着一对装饰品(珰),象征着身份或地位的象征,不愿意轻易摘下。

  4. 更欲要君留:强调了行者的不舍,甚至希望主人能挽留他,不让其离去。这种深情的表现反映了深厚的感情联系。

这首诗通过对行人夜晚归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离别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