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
翠筒传角黍,嘉节庆年年。
【释义】
端午节时,皇帝赐给皇后五张帖子,每张帖子上都画有一幅画面:第一张是槐树初长出绿叶和茂盛的枝叶;第二张是榴花盛开,色彩鲜艳欲燃;第三张是翠色的竹筒里盛着角黍;第四张是五彩缤纷的丝绳系着一只小兔子;第五张是用黄纸书写着“端午”两字。
【注释】
1.槐绿阴初合:即指槐树新叶茂密,荫凉宜人。 2.榴繁艳欲然:即指榴花盛开,色彩鲜艳欲燃。 3.翠筒传角黍:即指用竹筒盛着五色糯米饭,象征富贵与吉祥。4.嘉节庆年年:即指端午节是庆祝丰收的佳节。 5.翠筒、翠囊、彩线:均为古代端午节所佩戴的饰物。翠筒,以翠竹为管制成的笛子,上绘有云纹,吹奏时有如龙凤之音。翠囊,以翠羽为囊制成的笛子,上绘有云纹,吹奏时有如鸾凤之音。彩线,用五彩丝编成的绳索,用来挂于小儿的手臂或颈项上。
【赏析】
此词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描写端午节风俗的诗。全诗共五句,每句四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前两句写景,描绘了端午时节槐树新叶茂密,榴花盛开的景象;后两句则是具体描述了端午时节的各种风俗活动,包括制作五颜六色的粽子、佩带各种饰品,以及庆祝这个特殊节日的习俗。整首诗既描绘了端午时节的美丽景色,也展现了人们庆祝端午佳节的热闹场景,充分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