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倚岧峣,同迁地最遥。
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
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
野篁抽夏笋,丛橘长春条。
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
江云愁蔽日,山雾晦连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
巴賨船贾集,蛮市酒旗招。
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
俚歌成调笑,摖鬼聚喧嚣。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光阴催晏岁,牢落惨惊飙。
白发新年出,朱颜异域销。
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鸮。
寄信无秋雁,思归望斗杓。
须知千里梦,长绕洛川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掌握。
“三峡倚岧峣,同迁地最遥”的意思是:长江三峡的景色多么壮丽,可我们却流落他乡。
“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的意思是:虽然美景让人留恋,可是家乡的思念却是令人烦恼。
“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的意思是:江水奔涌着青山,山中的猿猴啼叫在蓝天上。
“野篁抽夏笋,丛橘长春条”的意思是:竹林中竹子抽出了新芽,橘子树长出了嫩枝。
“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的意思是:冬天还没有来临,梅花就开放了;经过霜雪的叶子不会凋落。
“江云愁蔽日,山雾晦连朝”的意思是:江面云雾遮天,山中雾气笼罩全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的意思是:砍伐树木去采集漆,攀爬树林来收获花椒。
“巴賨船贾集,蛮市酒旗招”的意思是:巴渝地区的商贩聚集在一起,西南夷地区的商贩也云集此地,市场上的酒旗随风飘扬。
“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的意思是:这里的时令和荆楚相同,民间风俗也承袭楚国歌谣。
“俚歌成调笑,摖鬼聚喧嚣”的意思是:民间歌谣成了人们取乐的话题,巫师鬼魅聚集在一起喧闹不停。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的意思是:自己因为得罪朝廷而遭贬谪,只能忍气吞声地低头。
“光阴催晏岁,牢落惨惊飙”的意思是:岁月流逝,不觉年岁已晚,心情凄怆,寒风凛冽。
“白发新年出,朱颜异域销”的意思是:头发白了又逢新年,容颜憔悴异地消魂。
“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鸮”的意思是:县衙里早晨看见猛兽,官舍里晚上听到枭鸟叫声。
“寄信无秋雁,思归望斗杓”的意思是:给亲人写信却没有飞回的鸿雁,望着北斗星想念家乡。
译文:
长江三峡的景色多么壮丽,可我们却流落他乡。
虽然美景让人留恋,可是家乡的思念却是令人烦恼。
江水奔涌着青山,山中的猿猴啼叫在蓝天上。
野竹林中竹子抽出了新芽,橘子树长出了嫩枝。
冬天还没有来临,梅花就开放了;经过霜雪的叶子不会凋落。
江面云雾遮天,山中雾气笼罩全朝。
砍伐树木去采集漆,攀爬树林来收获花椒。
巴渝地区的商贩聚集在一起,西南夷地区的商贩也云集此地,市场上的酒旗随风飘扬。
这里的时令和荆楚相同,民间风俗也承袭楚国歌谣。
民间歌谣成了人们取乐的话题,巫师鬼魅聚集在一起喧闹不停。
自己因为得罪朝廷而遭贬谪,只能忍气吞声地低头。
岁月流逝,不觉年岁已晚,心情凄怆,寒风凛冽。
白发又逢新年,容颜憔悴异地消魂。
县衙里早晨看见猛兽,官舍里晚上听到枭鸟叫声。
给亲人写信却没有飞回的鸿雁,望着北斗星想念家乡。
须知千里梦,长绕洛川桥。
【赏析】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当时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这首诗是他贬居朗州期间的作品。首联写景开篇,颔联以景起兴,颈联写情抒怀,尾联写景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首联“三峡倚岧峣,同迁地最遥”,点明题目中的三峡,并交代了诗人的贬所——夔州(今四川奉节)。“三峡”指长江三峡。“倚岧峣”是说这三峡峭壁高耸,巍峨壮观。作者面对此景,不禁感叹自己远离家乡,流落他乡,心情十分复杂。“同迁”二字既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被贬的无奈,又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命运的无奈接受。
颔联“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诗人面对这美丽的三峡风景,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物华”是自然风光的美称。“虽可爱”是说尽管这里景色美丽如画,但是“乡思独无聊”,是说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使得诗人感到百无聊赖。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颈联“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江水流青嶂”,写出三峡的险峻和壮美。“猿声在碧霄”,写出猿声的悠长和悲凉。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哀伤之情。
尾联“野篁抽夏笋,丛橘长春条”。“野篁抽夏笋”,写出了夏天竹林里的竹笋生长得茁壮有力;“丛橘长春条”,写出了秋天橘子树结出的果实累累垂挂;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诗人通过对三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篇,也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