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虽可憎还可嗟,病眼眵昏愁看花。
不知花开桃与李,但见红白何交加。
春深雨露新洗濯,日暖金碧相辉华。
浮香著物收不得,含意欲吐情无涯。
可爱疏帘静相对,最宜落日初西斜。
时倾锡壶共斟酌,及此蜂鸟方喧哗。
凡花易见不足数,禁籞难到堪归夸。
老病对此不知厌,年少何用苦思家。
【注释】
看花呈:为观赏花朵而作的诗。
老虽可憎还可嗟,病眼眵昏愁看花。
老来虽不可爱,但病中看花仍使人感到忧愁。
不知花开桃与李,但见红白何交加。
不知桃花开在何处,只看到红色的和白色的相间杂陈。
春深雨露新洗濯,日暖金碧相辉华。
春天的雨水和露水使花儿更加鲜艳夺目,阳光下金色碧绿的树叶相互辉映。
浮香著物收不得,含意欲吐情无涯。
花香四溢使人难以收藏,花儿的意蕴深远,难以全部表达。
可爱疏帘静相对,最宜落日初西斜。
最是那半开的帘子,在夕阳下静静面对着盛开的花朵。
时倾锡壶共斟酌,及此蜂鸟方喧哗。
此时我正倒着酒壶,与友人共同品鉴这美妙的时刻,这时飞鸟鸣叫的声音才响起了喧闹。
凡花易见不足数,禁籞难到堪归夸。
世间的花虽然很多,但真正难得一见的却很难找到值得夸耀的。
老病对此不知厌,年少何用苦思家。
我年事已高,对这种赏花之乐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厌倦,而年轻的人却应该努力去思念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观赏百花之作。首句“老虽可憎还可嗟”,表明作者虽然年岁已高,但看花仍兴致勃勃,充满乐趣。二、三两句以“愁”字点明自己因眼疾而不能细观花卉,只能远观其大致面貌。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愁”转向“爱”。“不知花开桃与李,但见红白何交加”,诗人看到的只是红红白白的花朵相互交错,无法辨识出它们的具体品种。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红白何交加”一句中,红与白的交织,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花的美丽景象:“春深雨露新洗濯,日暖金碧相辉华。”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花比喻成被春雨洗涤过的新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新洗濯”、“新辉华”形象地描绘了花在春天中的生机盎然。
美好的景色总是短暂的,诗人不禁发出感慨:“浮香著物收不得,含意欲吐情无涯。”花香四溢,令人陶醉,却又无法完全收纳其中,而那些隐含的情感更是深不可测,难以全部表达出来。
诗人在观赏花景的过程中,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他由一开始的“愁”变为“喜”,由“老虽可憎还可嗟”转变为“可爱疏帘静相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体会到了孤独中的宁静。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最爱疏帘静相对,最宜落日初西斜。”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最喜欢的便是坐在疏帘下静静地欣赏着落日的美景。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舒适,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
诗人在这首作品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作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例如,“春深雨露新洗濯”一句中,“新洗濯”形象地描绘了花在春天中的生机盎然;“日暖金碧相辉华”一句则通过色彩的渲染,展现了花在阳光下的辉煌景象。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