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鳌峰久,重来感物华。
松应添岁寿,梅尚隔年花。
清磬闻朝斗,丹炉借瀹茶。
满城人记节,此日正喧哗。
这首诗的注释是:
元日登九山 —— 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登上九华山。元日:正月初一,即春节;登:登上;九山:指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
不到鳌峰久 —— 不到鳌鱼背上的山峰已经很久了,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长久没有到过九华山了,也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景色的向往之情。鳌峰:指九华山主峰。
重来感物华 —— 重新来到九华山,看到万物都呈现出春天的景象,心中感到十分高兴。物华:万物。
松应添岁寿 —— 松树应该增添了一岁的生命,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年岁增长,也暗喻着自己希望九华山能够更加茂盛。
梅尚隔年花 —— 梅花还是去年的花,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虽然回到九华,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自己已经老了,同时也暗喻着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
清磬闻朝斗 —— 清晨,清磬的声音在天上传来,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在九华山听到的美妙声音。清磬:古代一种用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朝斗:早晨天空中的星体运行。
丹炉借瀹茶 —— 借用丹炉煮茶,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回到九华山后的生活情趣。丹炉:古代一种炼丹的炉子。瀹茶:烧茶水。
满城人记节 —— 整个城市的人都记住了这个节日,这里用来表现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每年的这个日子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登山的古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九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鳌峰”代表山峰,“松应添岁寿”表示自己的年龄增长,“清磬”代表音乐,“丹炉”代表火种等,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九华山美景的赞美,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