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古梅二绝
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注释:
- 《古梅二绝》是宋代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苔藓覆盖的枯树和春天给予的老枝,以及在陡峭山壁上传来的笛声和被斜阳冻结的蜜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慨。
- “百千年藓著枯树”描述了苔藓已经覆盖了千年的古树,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这里的“藓”指的是苔藓,是一种常绿植物,能够顽强地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
- “一两点春供老枝”则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只有几朵花蕾点缀在老枝上,展现出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这里的“春”指的是春天,而“供”则是供给、增添的意思,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为古老的树木带来了生机。
- “绝壁笛声那得到”表达了在陡峭的山壁上吹笛子的声音是无法传遍的,暗示了自然环境的险峻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隔阂。这里的“绝壁”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峭壁,而“笛声”则是指吹奏的笛音。
- “只愁斜日冻蜂知”则表示诗人担心在斜阳下被冻僵的蜜蜂能够听到笛声,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相互感知。这里的“斜日”指的是倾斜的太阳光线,而“冻蜂”则是指被冻僵的蜜蜂,它们可能会因为寒冷而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吹笛人的踪迹。
赏析:
- 《古梅二绝》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梅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 诗中的自然元素如苔藓、春风、花朵、冰雪等都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这些自然界的元素不仅构成了诗歌的画面,还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学追求和精神境界,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共处的期望。
- 这首诗的语言虽然简洁,但内涵丰富,充满了哲理。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人生哲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