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踪迹似浮云,把酒论交对夕曛。
十载师门称畏友,一朝吏事诵神君。
口中高论人间少,名下宏词海内闻。
此会正当春色好,莫教邂逅手轻分。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既感叹人生如浮云,又祝愿友人前途光明,前程似锦。全诗语言优美,富有真情实意。
【答案】
①石头城:今南京市西北的石头山,山上有石头城故址。②卢明府丈:卢明府,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③十载:十年。④神君:神官,即皇帝,此处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⑤邂逅:不期而遇,这里指与朋友偶然相遇。
浮生踪迹似浮云,把酒论交对夕曛。
十载师门称畏友,一朝吏事诵神君。
口中高论人间少,名下宏词海内闻。
此会正当春色好,莫教邂逅手轻分。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既感叹人生如浮云,又祝愿友人前途光明,前程似锦。全诗语言优美,富有真情实意。
【答案】
①石头城:今南京市西北的石头山,山上有石头城故址。②卢明府丈:卢明府,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③十载:十年。④神君:神官,即皇帝,此处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⑤邂逅:不期而遇,这里指与朋友偶然相遇。
黄天荡阻风 野泊几人愁,浮踪果是沤。 轻舠同一羽,高浪即三秋。 欹枕江声震,开篷雨脚收。 风波身漫涉,何处有安流。 注释: 1. 黄天荡阻风:黄天荡是指长江中的一个著名渡口,因为水流湍急,常有船难以通行,所以被称为“黄天荡”。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黄天荡受阻,船只无法前行的情景。 2. 野泊几人愁:野泊是指野外的停泊,几个人在野外停泊,自然会感到忧愁
【赏析】 《泗上歌》是一首乐府诗。汉乐府中有不少描写战争的作品,如《战城南》、《战晓》、《饮马长城窟行》、《战词》等,这些作品大多写战争的残酷,歌颂战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精神。这首诗写的也是战争中的情景。诗人在描绘了一幅悲凉凄怆的画面后,又以“路草青青兮游人过”一句结束,使人感到一种悲凉凄怆的气氛更加浓重。 “北风萧骚兮吹逝波”,起笔就写北风呼啸,波涛翻涌,这是从声与形两方面来写。“萧骚”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既感叹人生如浮云,又祝愿友人前途光明,前程似锦。全诗语言优美,富有真情实意。 【答案】 ①石头城:今南京市西北的石头山,山上有石头城故址。②卢明府丈:卢明府,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③十载:十年。④神君:神官,即皇帝,此处指作者的朋友卢明府。⑤邂逅:不期而遇,这里指与朋友偶然相遇
黄天荡阻风 野泊几人愁,浮踪果是沤。 轻舠同一羽,高浪即三秋。 欹枕江声震,开篷雨脚收。 风波身漫涉,何处有安流。 注释: 1. 黄天荡阻风:黄天荡是指长江中的一个著名渡口,因为水流湍急,常有船难以通行,所以被称为“黄天荡”。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黄天荡受阻,船只无法前行的情景。 2. 野泊几人愁:野泊是指野外的停泊,几个人在野外停泊,自然会感到忧愁
【注释】: 六朝旧事: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台城:南朝宫城。天禧塔:位于台城的一座古塔。登:登上。老僧:指僧人。语客:对游客说话。莫来登:不要再来这里游览。 【赏析】: 此诗为登临古迹台城而作。诗人由登高望远,想到历史沧桑,感慨系之。首句说台城六朝的旧事,已尽收眼底,足见作者对台城的熟悉和了解;二句写站在天禧塔的上层眺望四周,只见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虞姬的诗,虞姬死后葬于马鞍山下。诗人在马鞍山南麓的坟上题写了这首《咏马鞍山》和《虞美人草》。 首句“鲁公死后一抔荒”中的“鲁公”指汉光武帝刘秀,刘秀称帝后追封为“鲁恭王”。他死后,他的陵墓变成了一堆废墟。“一抔”指一捧土,表示墓地荒凉。第二句“谁与竿头荐一觞”中说的“竿头”指墓前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墓主的名字。“觞”是酒器,这里指酒杯。诗人说:“有谁能给我斟上一杯酒
【赏析】 《泗上歌》是一首乐府诗。汉乐府中有不少描写战争的作品,如《战城南》、《战晓》、《饮马长城窟行》、《战词》等,这些作品大多写战争的残酷,歌颂战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精神。这首诗写的也是战争中的情景。诗人在描绘了一幅悲凉凄怆的画面后,又以“路草青青兮游人过”一句结束,使人感到一种悲凉凄怆的气氛更加浓重。 “北风萧骚兮吹逝波”,起笔就写北风呼啸,波涛翻涌,这是从声与形两方面来写。“萧骚”
留题楼观 结草终南下,云萝一径深。 人穷文始迹,谁到伯阳心。 古木含天理,清风快客襟。 劳车行计促,空愧负长吟。 注释: 结草终南下:用草结成的结子最终向南飘去。比喻命运不可改变。 云萝一径深:形容山路幽深曲折,难以找到出口。 人穷文始迹:指在困境中才能写出好文章。 谁到伯阳心:指谁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伯阳,指老子,道家代表人物。 古木含天理:形容树木苍老挺拔,象征着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
【注释】 章台:汉成帝时,王昭君出塞,从长安到大马道,临别对侍御的宫人唱《出塞》曲,后人即以"柳"为离别之词。楚楼:指汉王刘秀在昆阳城西筑高台,宴请宾客。多情物:指柳树。爱杀:非常喜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柳抒怀。诗人不问是春天还是秋天,都爱柳,爱柳的美丽和多情,爱柳的柔美与娇媚,因为柳能代表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柔美。诗人对柳的感情十分深厚,因此他特别欣赏柳的美,更欣赏柳的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