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正如钩,临池更上楼。
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
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
长怀寄归雁,归雁自悠悠。

【注释】

①钩:《汉书·扬雄传上》:“若乃龙逢、商臣,比干之忠;子胥死而成义,田横不屈而为戮。”此以“霜月”喻指贤臣。

②沈侯:晋王恺善弹琴,人称“沈侯”,见《晋书·石崇传》。

③宋玉:战国时诗人,曾作《高唐赋》和《神女赋》,为楚怀王宠幸的美人。后以“宋玉”比喻多愁善感之人。

④獭髓:即鱼膏,用其油制墨,黑而易干,故名。

⑤鹅毛:即鹅羽。《南史·徐勉传》:“勉家富于财货。尝有鹅毛笔,世谓‘鹅头鸡尾’者,以示友人云:‘非但得其毛,兼得其势’。”

⑥寄归雁:指书信或消息。相传古时雁足系书,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第一联,“霜月正如钩”。霜月,指秋月,这里代指良辰美夜。钩,曲钩。月亮初升时分,如一弯新钩。“如钩”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初升的月亮,又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临池更上楼”,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惜时的情怀。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第二联,“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沈侯,即晋王恺。他善弹琴,人称“沈侯”。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因被楚王贬逐,流落至沅水一带,故后世常以“宋玉”指代失意的文人。“新觉瘦”三字,既形容了晋王恺的体态,又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与苦闷。而“宋玉旧多愁”,“宋玉”,自然是指诗人自己。这句诗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又巧妙地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古人的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使诗歌更具深度。

第三联,“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獭髓,即鱼膏,用其油制墨,黑而易干,故名。这里的“分膏”指的是用鱼膏书写,而“写恨”则是指抒发情感。这两句诗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写作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分膏”二字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联,“长怀寄归雁,归雁自悠悠”。这里的“寄归雁”既是指诗人所思念的人,也是诗人的一种寄托。而“自悠悠”,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孤独又渴望美好时光的诗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