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干戈后,安知有太平。
众人皆竞利,百姓不聊生。
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
汉家政虚耗,第一莫言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最后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本题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解读。“盗贼干戈后,安知有太平”,意为:战争结束后,百姓又怎能知道天下能够实现太平?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后百姓生活的担忧。诗人认为,在乱世之后,百姓的生活会陷入困境,难以摆脱战乱的灾难。“众人皆竞利,百姓不聊生。”意为:大家都为了私利而争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利益而互相争斗,百姓生活困苦,无法得到安宁的生活。“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意为:国家财政怎么能满足,官员怎么能清廉无污。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他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官员贪污腐败,难以做到清廉无私。“汉家政虚耗,第一莫言兵。”意为:汉朝政治已经败坏,不要谈论打仗的事了。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汉朝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不要再谈论打仗的事了。
【答案】
罪言(序)
盗贼干戈后,安知有太平。
众人皆竞利,百姓不聊生。
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
汉家政虚耗,第一莫言兵。
注释:
罪言 —— 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时值唐朝政治危机四伏之时,诗人以“罪言”自喻,意在规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避免再遭战祸之殃。
盗贼干戈后,安知有太平。
译文:
战争结束后,百姓又怎能知道天下能够实现太平呢!
众人皆竞利,百姓不聊生。
译文:
人们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争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
译文:
国家财政怎么能满足,官员怎么能清廉无污?
汉家政虚耗,第一莫言兵。
译文:
汉朝政治已经败坏,不要谈论打仗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