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谁氏馆,□我坐开樽。
翁妪出迎客,儿童为扫门。
好花生竹所,流水浸云根。
傥遂卜邻约,为农老此村。

【注释】

道旁:路边。谁氏馆:是谁家的小馆?

□我:指我来。开尊:打开酒壶,斟酒。樽:古代盛酒之器。

翁妪:年老的男子和妇女。出迎:出来迎接。客:来客。

儿童:年轻的男女。为扫门:打扫门前道路。

好花:美丽的花朵,指竹。竹所:竹林里。流水浸云根:流水冲刷着云彩一样的竹子根基。

傥遂:倘若能。卜邻约:商定在此处建房居住。

【赏析】

诗写一位诗人来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一个山村,看到这里环境优雅优美,于是决定在此处定居下来,过上清幽淡雅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描写了山村风光,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愿望。首联写村外景物,“道傍馆”表明是乡村里的小旅馆;“谁氏馆”表明不知是哪一家。“我”字领起三句,写诗人入馆后的情景。诗人来到馆中,主人殷勤地为他开怀畅饮,并亲自出来迎接客人。“翁妪”,指年高有德的长者和妇女,即主人。“儿童”,指年幼的男男女女,也就是主人家的儿女。“开樽”、“迎客”、“扫门”都表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颔联写山居的环境。“好花生竹”二句是说,这优美的环境是在竹林深处,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仿佛流进云根一样。“竹”是这里的特点,因为竹子长得又高又茂盛,所以叫做“竹所”。“流水”,就是山涧中的溪水;“云根”,指山上的岩石。“好花”二句是说,这里的景色多么美好啊!竹子丛生,花儿怒放。

颈联进一步描绘山村的美景。“流水”“漫”字用得非常贴切,水流得那样快,好像漫过云头一样。“竹”与“云”对仗十分工整,“漫云根”三字更是传神,把竹的风姿写得淋漓尽致,也把诗人的心境刻画得很准确。

尾联写诗人打算在此地居住。“傥遂”二字,表明这是出于偶然的心愿,如果真能如愿以偿的话,那他就在这里住下来,过上清静恬淡的生活。“卜邻”,古时人们择邻而居,故称选择住房为“卜邻”。结末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脱离仕途的烦恼,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过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