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惊行群犬吠,破暗一萤飞。
举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
兴来眠不得,吟到晓星稀。

《山中夜归》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惊行群犬吠,破暗一萤飞。

举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

兴来眠不得,吟到晓星稀。

译文:
月光已经消失于山林之中,我在半夜回到山里。
惊醒了一群狗的叫声,一只萤火虫打破了黑暗。
举起我那根红色的藤杖,敲打着你的白色门扉。
兴致高昂却无法入睡,直到星星稀疏才休息。

注释:

  1. 落尽一林月:“落尽”表示月亮完全落下,“一林”形容树木众多。整句描述夜晚月光已退,整个山林显得昏暗。
  2. 山中夜半归:指我在山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夜半”指的是深夜时分。
  3. 惊行群犬吠:由于某种原因惊动了群狗,所以吠叫起来。
  4. 破暗一萤飞:在黑暗中,一只萤火虫飞了出来照亮了周围。
  5. 赤藤杖:红色的藤杖,可能是一种装饰或象征性的物品。
  6. 敲君白板扉:用藤杖敲击着白色的门扉,可能是为了引起注意或者有其他的目的。
  7. 兴来眠不得:尽管兴致很高,但最终还是无法入睡。
  8. 吟到晓星稀:一直吟诵到了天色微微放亮时,星星开始稀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在山中行走的情景。诗中的“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宁静与深邃;“惊行群犬吠,破暗一萤飞”则通过群狗的吠声和萤火虫的飞翔,增添了一种生动和紧张感;“举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展现了诗人使用道具来制造声响的行为;“兴来眠不得,吟到晓星稀”表达了尽管诗人兴致勃勃但最终未能入睡,直到天边初现的星星稀疏才感到疲倦。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