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无可柰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刀。
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扎褒。
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与押韵规则。

  1. 诗句分析
  • 第一句:“菊坡崔参政说平叛卒不得已拜经略之命岂敢言功。”

  • “菊坡”可能指的是地名,也可能指代某种菊花盛开的美景。

  • “说平叛”指的是平定叛乱的事件。

  • “卒不得已”意味着在无奈之下。

  • “拜经略之命”指的是接受并执行军事任务。

  • “岂敢言功”表达了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自夸功绩。

  • 第二句:“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 “角巾私第”指的是戴着角巾的私人住宅中。

  • “自逍遥”表示自我享受,不受外界干扰。

  • “诸老”可能指的是周围的老年人或同辈。

  • “此老高”可能是对这位老人的赞美或尊敬。

  • 第三句:“无可柰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刀。”

  • “无可柰何”表达了无可奈何的心情。

  • “怀印绶”指的是携带官员的印章和绶带(古代官员的标志)。

  • “用弓刀”表示使用武器进行防御或战斗。

  • 第四句:“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扎褒。”

  • “风生玉帐”形容战况激烈时的气氛。

  • “千兵肃”描述了众多的士兵整齐划一的状态。

  • “天落金牌”指天空中落下金色的奖牌,象征荣耀或胜利。

  • “一扎褒”表示一种表彰或奖励。

  • 第五句:“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 “缓急经心”意为在紧急情况下尽心尽力。

  • “生憎儿辈说功劳”表达了对年轻人炫耀功绩的反感情绪。

  1. 译文
    菊坡的崔参政事在说平叛的事情上不得不接受经略之命,他不敢说自己有什么功劳。
    他戴着角巾,在私人住所中自得其乐,在这一群人中他是最突出的一位。
    他无可奈何地带着官印和绶带,使用弓箭和刀剑,但这些都是出于不得已。
    战况激烈时,士兵们像玉制的帐篷一样严肃,天上降下了金牌作为荣誉的象征。
    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关心乡里的情况,但讨厌那些年轻一代总是炫耀他们的功劳。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崔参政事在平息叛乱中的不同情境和感受,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面对战争和责任的重担,他既感到无奈,又展现出英勇的一面,尽管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功劳。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和对照,生动地描绘了崔参政事的形象。最后一句“生憎儿辈说功劳”则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炫耀功绩的不满和反感。全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