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翁犹眼明,三台星畔见奎星。
文章有气吞馀子,议论无差本六经。
愧我不能攀逸驾,得君自足振颓龄。
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注释】
寄吴明辅秘丞:向吴明辅的秘书丞致意。秘丞,官名,唐时为尚书省六部诸司之长贰。
七十七翁犹眼明:年已七十有七,但眼睛还像年轻时一样明亮。
三台星畔见奎星:在奎星旁边看到三台星。三台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文章有气吞馀子:文章气势宏大,能胜过他人。馀子,指其他的人。
议论无差本六经:论述问题没有差错,与《六经》相合。六经,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愧我不能攀逸驾:惭愧我不能够追随他。逸驾,指超凡脱俗的才能或德行。
得君自足振颓龄:得到您的赏识足以振奋我的衰老岁月。得君,得到您的信任、支持和赏识。颓龄,衰颓的年华。
玉溪常与荆溪接:玉溪水经常与荆溪水相接。玉溪,即玉溪河,一条流经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大河;荆溪,即荆溪河,一条流经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和云南省楚雄市的河流。
分得馀波到石屏:分得这股余波到达石屏山(位于云南曲靖)。石屏山风景秀丽,以山水风光而著名,也是滇池的一个组成部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友人吴明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友人才学的崇敬及对自己衰老岁月的慰藉。
首句“七十七翁犹眼明”,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虽然已经七十六岁了,但眼睛仍然像年轻时候一样明亮。这既是对自己的谦虚,也是对友人吴明辅的赞美。
颔联“文章有气吞馀子,议论无差本六经”,诗人称赞吴明辅的文章气势磅礴,超越其他人。他的论述与《六经》相吻合,没有差错。这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
颈联“愧我不能攀逸驾,得君自足振颓龄” ,诗人表示自己惭愧不能像吴明辅那样超群出众,但是得到了他的赏识和帮助,足以让自己的衰老岁月振作起来。这是对友人人格魅力的赞赏。
尾联“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诗人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玉溪水和荆溪水常常交汇在一起,而自己的家乡也受益于这股余波。这既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