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君家劝酒人。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诗句释义及赏析
郑子寿野趣烧烛醉梅花
- 解释: 这句诗描绘了郑子寿在野外欣赏梅花,点燃蜡烛的情景。”烧烛”指的是点起蜡烛,通常用来照明或增添氛围。”醉梅花”形容的是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无法自拔。
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君家劝酒人
- 解释: 这里提到的“古瓶斜插”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优雅而古朴的美感。瓶子斜插在桌上,增添了一份生动和趣味。”数枝春”暗示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生机勃勃。”君家劝酒人”则可能是指那位善于用酒来招待客人的人。这里的“劝酒人”可能指郑子寿的朋友或主人,他们通过美酒来款待来访的客人。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 解释: 最后一句诗描述了将蜡烛从室外移到厅堂内,为宾客提供光亮的场景。”移取堂前”说明了蜡烛被移动到室内,可能是为了更集中地营造温馨的气氛。”花边照出玉精神”形容蜡烛光映照在花朵上,使得花朵看起来更加明亮和有神,如同玉石般珍贵。这既反映了自然美,也体现了人文情感的交融。
译文对比与注释
郑子寿在野外赏梅,点起烛火,陶醉于春日之美。
古瓶斜倚桌边,添几分雅致,数枝春意正浓。
移入堂中,两盏明烛,照亮宾客笑颜。
花边轻摇,烛光摇曳,映照如玉般的佳人。
注释补充:
- 古瓶斜倚,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春意浓密,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移入堂中,暗示了环境的转移和氛围的转变。
- 烛光摇曳,增强了场景的动态感和诗意。
- 映照如玉般的佳人,比喻烛光下的美人更加动人迷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春夜中的饮酒赏梅活动。诗人不仅捕捉了自然的美,更通过人物的互动展示了深厚的友谊和美好的时光。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文人墨客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