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义来庵穴一池,皆言池下有灵龟。
色如玉白隐难见,那使武昌人得之。
注释:
白龟池:和尚义在寺庙的洞窟中挖出一池水,人们都说池底有一只灵龟。
色如玉白隐难见,那使武昌人得之:这池水的颜色像玉一样洁白,隐藏在水中难以发现,就是让武昌人找到了也得不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白龟池”:和尚义在寺庙的洞窟中挖出一池水,人们都说池底有一只灵龟。后两句写“白龟池”:这池水的颜色像玉一样洁白,隐藏在水中难以发现,就是让武昌人找到了也得不到。
诗的前两句写“白龟池”:和尚义在寺庙的洞窟中挖出一池水,人们都说池底有一只灵龟。这里的“僧义”,指僧人义;“庵穴”,是指山洞、石窟;“一池”,是指一个池子;“灵龟”,是指乌龟。从“皆言池下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个水池很感兴趣,认为下面藏着一只灵龟。而“色如玉白隐难见”,则写出了这只灵龟的颜色和它躲藏的方式,即它的皮肤颜色像玉一样洁白,它躲藏在水下不容易被发现。
诗的后两句写“白龟池”:这池水的颜色像玉一样洁白,隐藏在水中难以发现,就是让武昌人找到了也得不到。这里的“那使武昌人得之”中的“武昌人”指的是当地居民,也就是那些发现了池底灵龟的人。他们得到了这只灵龟,但这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灵龟又回到了水中消失不见。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龟池”这一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白龟池”中灵龟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