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注释:

  •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论画以形似”:评论绘画时,人们往往注重其形象是否逼真。

  • “见与儿童邻”:形容画作幼稚,与儿童的画作相似。

  •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 “赋诗必此诗”:如果一首诗被用来作为赋诗的对象,那一定是因为这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

  • “定非知诗人”:这表示不是所有能够写出这样的诗的人都是真正的诗人。

  •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诗画本一律”:诗歌和绘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 “天工与清新”:这里的“天工”指的是天然的技艺,而“清新”则是指作品中透露出的自然之美。

  •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 “边鸾”和”赵昌”:都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画作以写实著称。

  • “写生”和”传神”:边鸾擅长捕捉鸟兽的动态美,赵昌则能够描绘出栩栩如生的花鸟。

  •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 “如何”:在这里用作反问,表达了赞美之情。

  • “疏淡”和”精匀”:描述了画作的风格特点,即线条清晰而不繁复,色彩柔和且富有变化。

  •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 “谁言”:疑问的语气,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理解这一点红色背后所蕴含的无限春意。

  • “解”:解释或说明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赞美,强调了诗与画的内在联系,以及艺术家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表现方式。通过对比两位画家的不同风格,诗人表达了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深度的认可。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比较,提出了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它们都承载着传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功能。这首诗不仅是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学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