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天宇澹澄瀛,及此秋郊一日晴。
轩盖翩翩度林影,笙箫隐隐杂溪声。
风随广席歌呼转,云满高台步武生。
记取今年作重九,丹崖绝壑是神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逐句逐段地分析。此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赏析。“蓬瀛台”是诗人的游历之地,也是诗人心中的圣地,诗人在此游览时心情愉悦,因此对这处胜景的描写十分细腻入微;“雨余天宇澹澄瀛”,雨过天晴之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仿佛整个宇宙都变得清爽了,“宇”意为宇宙,“宙”指时间,这里用来比喻空间,“宇清”即空间的清朗。“及此秋郊一日晴”是说在秋日的郊外,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轩盖翩翩度林影”,“轩盖”指高车华盖,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车辆,“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度”是越过的意思,“林影”是树林的影子,“度”、“影”二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了诗人乘轩车出游时轻快地掠过树林的景象。“笙箫隐隐杂溪声”,笙箫声渐渐融入溪水潺潺之声中,这里的“隐隐”与“嘈嘈”相对应,写出了溪声的回荡,“杂”有混合、交织之意。《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箫,音调之吹者为管,吹口为孔。”《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听竽笙箫笛之音。”所以这里的“杂溪声”是指音乐声和溪水声交织在一起。“风随广席歌呼转,云满高台步武生”是说在宽阔的宴席上,人们随着歌声舞动,歌声与舞姿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宴会的气氛热烈而欢快。“风随广席歌呼转,云满高台步武生”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风、云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活动能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宴会的热闹场面。“记取今年作重九,丹崖绝壑是神清”,这是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描写眼前之景来抒发感慨,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重九”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丹崖”指的是红色的山崖,这里泛指山峰或山崖,“绝壑”指的是深谷,这里泛指深沟。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
【答案】
【注释】
宇:宇宙。宙:时间。宇清:空间的清朗。
秋郊:指秋天的郊野。
轩盖:指高车华盖。轩,车前的遮蔽物,古代车上的车盖。盖,指车的篷顶,古代车后的车帘。这里借代车驾。
林影:指树林的影子。
笙箫:古代乐器,形似竹筒,上端开一长孔。古代多用它演奏雅乐。
云满高台:指云雾弥漫于高山之上。
步武:指行步。这里借指步行。
神清:指神志清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雨后天晴之时,登上蓬瀛台观赏秋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首联写雨后秋日的晴空,第二联描绘宴会的欢乐场面,第三联写宴会结束的归途,末联点出主题。全诗写景状物细致入微,情景交融,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