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溪桥暮雨垂,春寒空翠着人衣。
凌空怪石如旗竖,喷壑清泉作练飞。
乘兴正须随地饮,醉狂聊共插花归。
从教拍手儿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物,尾联写意。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抒情,借景寓怀。

(1)

“倚杖溪桥暮雨垂”,诗人伫立在溪边的小桥上,看着天幕中斜阳西坠,晚风习习,小桥下流水潺潺,远处的山峰苍劲挺拔,山中古木葱茏,一切都笼罩在迷蒙的水雾之中。诗人站在这幽静的山中小桥上,看着夕阳西坠,听着溪水的轻吟,心情十分舒畅。

(2)

“春寒空翠着人衣”,诗人走出山门后,来到村外,只见一片苍翠欲滴的山色扑面而来,春日的寒气透骨而入。诗人不禁感叹:“啊!好一片春天的景色!”

(3)

“凌空怪石如旗竖,喷壑清泉作练飞”,诗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处峭壁之上。他发现峭壁上有一块巨大的怪石,它就像一面旗帜一样高耸直上,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受。同时,诗人注意到,那清亮的泉水从峡谷中奔泻而下,仿佛一条白色的丝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

(4)

“乘兴正须随地饮,醉狂聊共插花归。”诗人觉得此时此刻应该放开胸怀畅饮一番,于是便顺着山坡一路走去,找到了一处可以饮酒的地方,他端起酒杯,痛饮起来。喝得痛快淋漓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正在家中等着他呢。于是,他便把酒杯一放,带着醉意回到家中。

(5)

“从教拍手儿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最后两句是说: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看到自己高兴的样子,忍不住拍手欢笑起来;但是,如果知道这里有一位远方而来的客人的话,他们一定不会再如此放肆地大笑了。因为山里的路太深了,所以很少有人来这儿。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在游历途中所作。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所见所感。“倚杖”二字,表明作者已经登高望远很久了。他走到山中,看到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天色已近黄昏,细雨纷飞,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色彩。诗人站在小桥上,看着落日余晖映衬下的山峦和溪流,感受着春寒带来的丝丝凉意,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第二句中的“春寒”二字点明了天气和时间,也衬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紧接着的第三句中,“空翠”一词让人联想到了浓密的绿色,而“着人衣”则描绘出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四句为第二段,描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游览时所看到的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情感。第四句中,“凌空”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怪石的突兀之感,而“旗竖”二字则生动地展现了其挺拔之态。第五句中,“喷壑”一词让人想到的是清泉流淌的声音和景象,而“作练飞”则是对这一景象的生动比喻,让人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和美感。第六句中的“乘兴”“醉狂”则透露出诗人此时的情绪和状态。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表现在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欣赏之中,也表现在他对家乡的怀念和渴望之中。这种情感是真挚而深沉的,也是感人至深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