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英名多士先,经纶长策万方传。
久知燕许文章大,要自皋夔事业贤。
曲水兰亭修竹外,都门祖帐百花前。
去天尺五调元旧,肯使邦人借一年。
诗句解读:
- “翰墨英名多士先” - “翰墨”指文人学士,这里用来形容汤丞相(汤和)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英名”表示他的名声如同英雄般杰出。“多士”可能是指众多的学者或官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汤丞相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名声远扬的学者和官员。
- “经纶长策万方传” - “经纶”通常指处理政事的才能或策略,这里可能指汤丞相治理国家的才能。“长策”指的是深远的计划或策略。“万方”意味着各种地方或领域。这句话表明,汤丞相有着深远的智慧和策略,他的政治才能被广泛传播。
- “久知燕许文章大,要自皋夔事业贤” - “燕许”指北宋的王安石、司马光等政治家,他们在政治、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皋夔”也是古代的贤臣,如皋陶(皋繇)、夔(夔龙),是舜帝时期的大臣,以德行著称。这里的“事业”指他们的政绩或成就。此句意在赞扬汤丞相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政绩卓越。
- “曲水兰亭修竹外,都门祖帐百花前” - “曲水”指曲水流觞之宴,这是古人的一种雅集活动。“兰亭”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故事发生地,此处借指书法艺术之美。“修竹”指的是竹子长而直,常用来比喻正直的品格或高洁的节操。“都门”指京城的大门。“祖帐”是送别时所设的帐篷,这里可能指的是为迎接汤丞相而准备的帐篷。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汤丞相在京城中迎接宾客的场景,展现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才的尊重。
- “去天尺五调元旧,肯使邦人借一年” - “去天尺五”形容汤丞相的影响力之大,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政策方向。“调元”在这里可能是指调整国家的政策或法律,使之更加公正合理。“去天尺五”强调了汤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这句话表达了汤丞相有能力改变现状,让国家政策更加公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汤丞相的敬仰之情。
译文:
在翰墨之间,我们见证了一位英才——汤丞相。他的智慧与才华,如同长策般深远,影响了无数领域。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燕许的文章是何等的伟大,但更令人敬佩的是皋夔的事业。在曲水流觞的宴会上,我们感受到了汤丞相对文化的重视;在京城的大门前,我们也见到了他为迎接贤才而设立的帐篷。他的去势如破竹,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方向。然而,他却不愿意让百姓因此受益过多,宁愿自己承受更多的牺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汤丞相的描述,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赞美汤丞相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谦逊和低调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淡然看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