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倦行役,栖栖问穷途。
生涯能几何,所抱诗与书。
凄凉吴淞路,不到十载馀。
当年路傍柳,半已阴扶疏。
系舟上高桥,春水正满湖。
鸥鸟如有情,见人远相呼。
境豁目为纵,兴长心特舒。
尚想张季鹰,此焉赋归欤。
生前与身后,底用论区区。
但当酌美酒,一鲙江中鲈。
松江感怀
忽忽倦行役,栖栖问穷途。
生涯能几何,所抱诗与书。
凄凉吴淞路,不到十载馀。
当年路傍柳,半已阴扶疏。
系舟上高桥,春水正满湖。
鸥鸟如有情,见人远相呼。
境豁目为纵,兴长心特舒。
尚想张季鹰,此焉赋归欤。
生前与身后,底用论区区。
但当酌美酒,一鲙江中鲈。
【注释】:
⑴忽忽:即“悠悠”,形容心情沉重烦乱的样子。
⑵栖栖:指奔波忙碌的样子。穷途:走投无路的境地。
⑶生涯:指一生的生计或生活状况。
⑷凄凉:寂寞清冷。
⑸当年路傍柳:指诗人曾走过的老路旁的杨柳。扶疏:茂盛。这里指柳枝繁茂。
⑹高桥:在松江之滨。
⑺鸥鸟:泛指水鸟。有情:有感情。
⑻境豁:眼前景物开阔。目为纵:眼睛放得特别宽,看得特别远。
⑼张季鹰: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鲈鱼脍(一种美味),于是便辞官回乡了。后以“张季鹰”作为弃官归隐的代名词。
⑽生前与身后:生时的境遇和死后的名声。
⑾底:怎么。
⑿但当:衹需。酌:喝。
⒀鲙:切鲙,即做鱼片吃。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42年(唐天宝十一年)。当时作者刚从江南入长安,仕途失意。这首诗是诗人对江南景色的眷恋,同时也是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诗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