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以下是对《神宗皇帝挽词三首》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 诗句翻译:在和平的时代中,始终不愿意处于安逸之中;将重任交付给了那些艰难的时期。
  • 关键词注解:「承平」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时代。「付托」意为委托或托付。「艰难」表示面临困难和挑战。「终不处」意味着不愿安于现状。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和平与艰难,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他深知国家正处于一个需要承担重任的艰难时期,但他也认识到和平时期的安逸并非长久之计,因此不愿轻易满足于现状。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1.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 诗句翻译:继承并接续了神圣的使命,人们依附着伟大的圣母而感到安宁。
  • 关键词注解:「统接」表示承接和继续。「神孙」指神圣的使命或责任。「人依」指人民依赖。「圣母」是对母亲的一种尊称,这里象征着母性的关爱和庇护。
  • 赏析:诗人通过对神圣使命的承继和人民的依赖,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传承和接续神圣的使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他也强调了人民对于伟大领袖的依赖和支持,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的拥护和信赖,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1.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 诗句翻译:在华山之巅埋葬了佩剑,在太庙里看到了衣冠(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时穿戴的礼服)。
  • 关键词注解:「桥山」是华山的古称。「封剑」是指将佩剑埋葬。「原庙」是指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衣冠」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时穿戴的礼服。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庄重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古代帝王的怀念之情。他将华山之巅埋葬佩剑作为对英雄的纪念,而看到太庙里的衣冠则体现了对先王的敬仰之情。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尊崇,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敬畏之心。
  1.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 诗句翻译: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哀悼的时候,嵩山的桧柏显得格外寒冷。
  • 关键词注解:「万国」指全世界的国家或地区。「缠哀」表示哀悼。「嵩阳」是嵩山的别称。「桧柏」是一种常绿植物,寓意坚韧和不朽。「寒」表示冷清或凄凉。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某位重要人物的哀悼场景,表达了他对这位重要人物的深切怀念和敬意。他认为,这位人物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品德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同时,诗人也将嵩山的桧柏描绘得异常寒冷,寓意这位重要人物的伟大精神和坚韧品质令人敬仰。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这三首挽词不仅是对一位杰出领导人的缅怀,更是对其一生贡献和人格魅力的颂扬。通过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