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虽云久,沉疴竟未除。
炎烝度三伏,晻暧觉中虚。
嘉谷不自长,荒榛终费锄。
何辞用兰石,梨枣得扶疏。

【注释】

①学道:学道,学习道家的养生之道。

②沉疴:久病。

③炎烝:炎热。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④晻暧(yǎn ǎi):昏暗不明。中虚:心烦意乱。

⑤嘉谷:好庄稼。自:自然。长:生长。

⑥荒榛(zhēn):荒废。费:浪费。锄:锄草。

⑦何辞:何必谦词,不必客气。

⑧兰石:兰花与石头,比喻高雅。梨枣:梨木与枣木,比喻质朴。扶疏:形容树木长得茂盛。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作者任江州司马时。诗人在江州刺史任上,写了一组反映社会现实的组诗。这组诗共四首,以咏叹贫苦百姓的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此为其中的一首。

第一句“学道虽云久”,写自己学道的时间很长了;“沉疴”即久病,暗指自己长期患病在身,不能胜任政务。第二句“炎蒸度三伏”,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三个伏天。“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晻暧觉中虚”,暗喻自己身体虚弱,心绪烦乱。第三句“嘉谷不自长,荒榛终费锄”,意思是好庄稼不会自然生长,荒芜的草木终究是要被锄草的。第四句“何辞用兰石,梨枣得扶疏”,意思是何须谦词,不必客气,就像兰石一样高贵,就像梨枣一样朴素而茁壮成长。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朴实,含义深刻,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