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怀人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

”`markdown
第一句(相携话别郑原上)

  • 诗句:相携话别郑原上
  • 注释:相携,指相互搀扶、相伴而行。话别,即交谈告别。郑原上,指的是地名,可能是当时与子瞻兄相别的地点。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两位友人在离别时的情景,他们相互搀扶,依依不舍地交谈告别,表现出深厚的友情。

第二句(共道长途怕雪泥)

  • 诗句:共道长途怕雪泥
  • 注释:共道,共同谈论。长途,指旅途遥远。怕雪泥,担心路途中会下雪或踩到泥泞。
  • 赏析:这句话反映出诗人对于旅途艰辛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同行时的默契和关心。

第三句(归骑还寻大梁陌)

  • 诗句:归骑还寻大梁陌
  • 注释:归骑,回家的马匹。大梁陌,可能是当时通往汴州的大路。
  • 赏析:诗人描述了回家的马匹正在寻找通往汴州的道路,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

第四句(行人已渡古崤西)

  • 诗句:行人已渡古崤西
  • 注释:行人,指诗人自己。古崤西,是指古代崤山以西的地区,可能是诗人所要前往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已经渡过古崤山向西前进,表现出诗人对于旅程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五句(曾为县吏民知否)

  • 诗句:曾为县吏民知否
  • 注释:县吏,指在县城里担任小官的人。民知,指民众是否知道。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曾经在县衙中任职的经历,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第六句(旧宿僧房壁共题)

  • 诗句:旧宿僧房壁共题
  • 注释:旧宿,指以前住宿过的房屋。僧房,指和尚居住的房间。壁共题,是指在墙上互相题诗作画。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曾在僧人的住所墙壁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第七句(遥想独游佳味少)

  • 诗句:遥想独游佳味少
  • 注释:遥想,指想象。独游,指独自出游。佳味,指美好的滋味或情趣。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独自出游时的感慨,可能是由于孤独或寂寞而引发的思考。

第八句(无言骓马但鸣嘶)

  • 诗句:无言骓马但鸣嘶
  • 注释:骓马,指著名的战马。鸣嘶,指马儿发出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可能是在看到一匹名叫骓的马时发出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