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飘然风际烟,紫萸黄菊又霜天。
莫思太室杉松外,且醉青州歌舞前。
杯酒追欢真一梦,天涯回望正三年。
近来又欲东观海,听说毛诗雅颂篇。
【注释】
-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诗人收到青州教授张顿九日的诗后,写了这首诗作为回赠。顿:姓。张顿,名不详。
- 岁月飘然风际烟:意谓时光流逝,如风中烟雾,难以挽留。
- 太室杉松:指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
- 东观海:即东观潮。观:同“瞰”,看。
- 毛诗:指《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雅颂:古乐歌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风》、《南风》、《周南》《召南》等为《小雅》。雅颂是《诗经》的两种不同的体裁。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原注:“张顿以诗见寄,次韵。”
首联点出时序:秋风萧瑟,霜气袭人。这两句写景,境界开阔,笔力雄健,气象壮阔。秋风吹动着云烟,秋天的霜气笼罩着大地。此联用对仗工稳,音韵和谐。
颔联写自己与友人相聚之乐,酒酣耳热之际,忘却了世事纷扰,只有眼前的歌舞相伴,尽情欢乐。这里,诗人以“太室”指代嵩山,以“杉松”喻指嵩山上的松柏,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情怀。诗人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故乡,看到了那熟悉而亲切的家乡景色。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将时间拉长到三年之久,使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打算去观赏大海的壮美景色,听说那里的毛诗雅颂篇十分美妙。这里的“听说”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毛诗的了解程度,又表现出他对毛诗的敬仰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流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生动性和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