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译文:
自我反省,寻找山林的计策太过迟缓,到了四十岁才意识到这一点。
小轩里迎接客人如同隐居的生活,野鸟窥视人的动作显露智慧。
窗外竹林深处,一只孤鹤落下;阶前菊花盛开,傍晚蜜蜂飞舞。
老僧人战胜了孤独和寂静,瘦弱的身躯却为何还不肯丰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岁月和修行的深刻思考。首联直接点题,表达出自己因寻山而耽误了许多时间,直到四十岁了才有所领悟。颔联则通过“小轩迎客”“野鸟窥人”两个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颈联中的“孤鹤”“晚蜂”等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境界。尾联则通过对老僧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即使生活清贫也不愿过分追求物质满足。整首诗充满了禅意,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