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惟所遇,仁智亦偶然。
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湖桥

动静唯所遇,仁智亦偶然。

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

【解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苏辙之手,名为《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湖桥》。在这首诗中,苏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宁静和和谐之美的独特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句“动静惟所遇”
  • “静”与“动”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诗人通过“惟所遇”来表达一个哲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的行为总是受到其影响。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理解。
  1. 第二句“仁智亦偶然”
  • “仁”和“智”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苏辙看来,这种追求并非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偶然性的存在。这可能意味着,无论是仁慈还是智慧,都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出的能力。
  1. 第三句“谁见二物外”
  • “二物”通常指的是仁和智,这里的“物”则是指外部世界或现实。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看到超越这两种东西之外的现实?”这暗示了对于更深层次真理或存在的探索。
  1. 第四句“犹有天地全”
  • 尽管人们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仁和智上,但诗人通过“犹有”这个词强调了除了这两者之外的广阔天地。这表明,人类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有限的领域之内,而应更加开放和包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仁和智的讨论,引出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人试图引导读者理解,虽然人类的智慧和仁爱是宝贵的品质,但它们并不是宇宙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宇宙是一个更大的存在,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可能与奥秘。这种思想鼓励人们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同时也鼓励探索那些尚未被完全揭示的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